很久之前,就有人推荐这部07年上映的电影。
可是关于生命的题材都有些沉重,因此看这部影片的日程总是一拖再拖,这次看过觉着很好。
电影开始的画面是一个人爬雪山,旁白:“……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晴空万里无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答案众说纷纭……”
确认过声音,是得过奖的老头——摩根·费里曼。
摩根·弗里曼加上后边出现的杰克·尼克尔森,两位奥斯卡影帝绝对是影片质量的保障。
带着对人生意义的疑惑以及对电影的期待,电影正式开始了……
机械师卡特(摩根·费里曼的角色)与富翁爱德华(尼克尔森的角色)都是癌症晚期的患者,阴差阳错的“偶遇”在同一间病房,一个有钱,一个有知识。
富翁与智者一相逢,便擦出火花无数。
影片中卡特说:“有人在1000个人中间做过一个调查,问你是不是愿意提前知道你准确的死亡时间,答案里面96%的人选择不愿意。”
大概是赤裸裸的面对生死难题,人们都会有措手不及的困窘。
可他们两人却先后被医生直言不讳地下达了死亡通知,余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面对这种等死的残忍问题,也许是因为确认过眼神都是快死的人,有着英雄末路境遇的两个人因惺惺相惜,而达成有效共识。
两人迅速度过濒临死亡的五个心理阶段——Denial(拒绝), Anger(愤怒), Bargaining(妥协), Depression(沮丧), Acceptance(接受),电影的重头戏——遗愿清单,就在两人的思考与讨论中无比刺激,轰轰烈烈的进行着。
然后他们就真的去跳伞了。玩赛车 、飙车、撞车、纹身……去爬雪山,看上帝的神迹。
在“人活着就是为了某天死去”的宗旨下,他们都在人生最后阶段度过了比大部分人毕生光阴更充实的时光。
最后却因暴风雪受阻没能爬上雪山,这是两人的遗憾,也是最后的伏笔。
时间渐长,死期将至。遗愿一件件被完成时卡特死了,爱德华作为医学奇迹活了下来。
而遗愿完成的期间,不得不提一下爱德华的万能助手马修。多年后也是马修爬上雪山之巅,将装着爱德华骨灰的罐头盒放在另一个罐头盒旁边。
不用说那另一个是属于卡特的,马修完成了清单上的最后一个遗愿。
在我看来电影最后的安排富有深意,这是不是告诉我们,“遗愿清单”的完成并不只限于爱德华和卡特这种将死之人,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去完成呢?
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年纪是在18岁,其次是现在。
难道我们真的要等要自己的愿望变成遗愿的时候,才迫切的去实现吗?世事无常,总该珍惜当下。
所以不管是什么事,都不要拖到最后去做,在生和死的这段路途上,要尽早敞开心灵。
我们应该及时完成愿望,去升华自己人生的意义。
至于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神秘莫测,谁都无法下结论,所以我们时常都会有些苦恼!
可也许正是因为这份让人苦恼的未知,人生才丰富有趣而值得期待。
柳下拓对孔子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就是说,人活着要做快乐的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泪点,笑点也迥异。
所以我们应该抛开世俗眼光的束缚,放手去做,摒弃事件本身的意义,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去取悦自己。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哈哈
影片温馨感人,情节幽默,细节精心,情感真诚。很好看,推荐。
以上!道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