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写作方法中,讲故事被认为是最难模仿的一种。
很多人看到设计精妙的小说,看到跌宕起伏的故事,都会觉得这是老天赋予写作者的一项特殊才能。
对于普通人来说,会讲故事也会被认为是个人魅力的体现。
同样一个笑话,会讲的人讲得妙趣横生,不会讲的人讲得乐趣全无,这也体现了不同人在讲故事能力上的差别。
其实,讲故事的方法并没有那么神秘,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学者尝试对叙事及戏剧情节进行分类。
亚里士多德将戏剧分成简单悲剧、简单喜剧、复杂悲剧和复杂喜剧4种类型;
此后,歌德根据题材将剧情分为爱情、复仇等7种类型;
18世纪末,意大利戏剧家卡洛·柯奇得出结论,认为世界上一切戏剧都可以归纳为36种模式;
20世纪初,法国戏剧家乔治·普罗第再次提出了36种戏剧情节结构,分别是:1.机遇;2.求助;3.救援;4.竞争;5.反叛;6.复仇;7.追逐;8.绑劫;9.奸杀;10.诈骗;11.冒险;12.不幸;13.灾祸;14.壮举;15.革命;16.恋爱;17.不成功的爱情;18.恋爱被阻;19.偷情;20.寻找;21.发现;22.释谜;23.需求;24.野心;25.牺牲;26.丧失;27.误会;28.过失;29.重逢;30.磨合;31.疯狂;32.鲁莽;33.嫉妒;34.悔恨;35.恐惧;36.滑稽。
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剧作家L.赫尔曼又概括出九大剧情模式:1.爱情;2.飞黄腾达;3.灰姑娘式;4.三角恋爱;5.归来;6.复仇;7.转变;8.牺牲;9.家庭。[插图]
不管是哪种分类标准,其实大家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把看似不可捉摸、无法复制的故事情节归纳成有模板可循的套路。
这些套路对于新的创作者来说,相当于指明了一条路径——按照这些主题模式向下发展,就有可能写出好故事。
除了故事内容,故事结构也有模板可循。中国古代认为讲好一件事需要起、承、转、合四个步骤。
起是源起,引个话头;承是延伸,引入更多人物,把故事铺展开;转是让剧情起波澜,发现主人公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合是最后大结局,不管如何要有个结果。这四个部分就构成了故事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