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20乐论篇诗解5声乐之象五行正身安国
题文诗:
声乐之象:鼓大丽亢,钟统实成,磬廉制节,
竽笙肃和,筦钥发猛,埙篪滃渤,瑟声易良,
琴音柔婉,歌声清尽,舞意天道.鼓者乐君,
故鼓似天,而钟似地,磬者似水,竽笙筦钥,
星辰日月,鞉柷拊椌,楬似万物.曷知舞意:
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俯仰屈伸,进退迟速,
莫不廉制,尽筋骨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
靡有悖逆,众积意诚.吾观于乡,知王道易:
主速宾介,众宾皆从.至于门外,主拜宾介,
众宾皆入,贵贱义别.三揖至阶,三让宾升.
拜至献酬,辞让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
升受坐祭,立饮而降,隆杀义辨.工歌三终,
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
合乐三终,乐备遂出.焉知其能,和乐不流.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
焉知其能,悌长无遗.宾出主送,节文终遂,
焉知其能,安燕不乱.五行足以,正身世治.
乱世之征:服组容妇,俗淫志利,行杂乐险,
养生无度,送死瘠墨,贱礼贵力,贫盗富贼.
【原文】
声乐之象:鼓大丽<1>,钟统实<2>,磬廉制<3>,竽笙箫和,筦钥发猛<4>,埙篪翁博<5>,瑟易良<6>,琴妇好<7>,歌清尽,舞意天道兼。鼓其乐之君邪。故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笙箫和筦钥,似星辰日月,鞉、柷、拊、鞷、椌、楬似万物<8>。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诎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9>,尽筋骨之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而靡有悖逆者<10>,众积意謘謘乎<11>!
〔注释〕 <1>声乐之象:声乐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丽:通“厉”,激越高亢。丽,一说通“离”,指远。 <2>统:通“充”,指声音洪亮。(统,君统,钟统众乐器)实:充满,指声音浑厚。 <3>廉:清白俭约,此指声音清脆不浑厚。 廉制:清晰而有节制。廉,清晰明亮。 <4>和:小笙。筦:同“管”,一种管乐器。 籥[yuè 音悦]:古管乐器,似排箫。 <5>埙[xūn 音熏]:一种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大如鹅蛋,形如秤锤,上尖下平中空。埙篪[chí 音迟]:一种单管横吹乐器。 翁[wēng 音滃]博:通“滃渤”,形容气势如大水涌流一样浩瀚滂渤。 <6>易:平和。良:温良。 <7>妇好:犹“女好”,柔婉。 <8>鞉[táo 音陶]:同“鞀”,有柄小鼓,犹如今之拨浪鼓。 柷[zhù 音祝]:是一种漆筒似的打击乐器。 拊[fǔ 音府]:一种打击乐器,即拊搏(又名搏拊)。由熟皮制的皮囊中塞满谷糠而成,形如小鼓,拍打时声音沉闷。 鞷:是一种与“拊”类似的乐器。 椌[qiāng 音腔]:是一种类似柷的打击乐器。 楬[qià 音恰]:又名“敔”[yǔ 音语],一种虎状木制打击乐器,在雅乐结束时击奏。〖按〗楬,[唐韻]“丘瞎切。同。止乐器。《礼·乐记》鞉鼓椌楬埙箎。《注疏》椌,柷也。楬,敔也。柷以起乐,敔以止乐。”另音杰,不同义。 <9>诎:同“屈”。 信[shēn 音申]:通“伸”。 <10>要[yāo 音腰]:迎合。 俯会:迁就。 <11>众:指跳舞的人们。 积意:聚精会神。謘謘[chí 音迟]:谆谆,诚恳谨慎的样子。
〔译文〕
音乐的象征:鼓声弘大高亢,钟声洪亮浑厚,磬声清越明朗,竽、笙、箫、和、管、籥等管乐器的声音昂扬激越,埙、篪的声音浩瀚磅礴,瑟的声音平易温良,琴的声音柔婉优美,歌声清朗而曲尽其情,舞蹈的意象则包容了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鼓,大概是音乐的主宰吧?所以鼓声像天,钟声像地,磬声像水,竽、笙、箫、和、管、籥等管乐器的声音像日月星辰,鞉、柷、拊、鞷、椌、楬的声音像万物。凭什么来了解舞蹈的意象呢?回答说:跳舞的人眼睛不能看见自己的形体,耳朵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但是处理低头、抬头、弯曲、伸直、前进、后退、缓慢、快速的动作时无不干净利落明白清楚,尽身体的力量去迎合钟、鼓的节奏,而无所违背,众人集中注意力真认真啊!
【原文】
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1>。主人亲速宾及介<2>,而众宾皆从之。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皆入,贵贱之义别矣。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3>,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之义辨矣<4>。工入,升歌三终<5>,主人献之;笙入,三终<6>,主人献之;间歌三终<7>,合乐三终<8>,工告乐备,遂出。二人扬觯<9>,乃立司正<10>。焉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也<11>。降,脱屦<12>升坐,修爵无数<13>。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14>。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15>。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16>。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注释〕 <1>此节又见于《礼记·乡饮酒义》,《礼记》把它记作孔子之言。乡:同“向(嚮)”,此指座向,指乡饮酒之礼。 <2>主人:指乡大夫,即主管乡中政教禁令的官。 速:即“不速之客”的“速”,召请的意思。 宾、介:都是宾客。古代乡大夫以贤能的处士作为宾客,邀请他们饮酒来商量事情。在这饮酒的礼仪中,最贤能的人叫宾,德行稍次于宾的叫介,其礼仪上的地位也次于宾,一般作为宾的辅佐;德行次于介的叫众宾,地位在宾客中最低。参见《仪礼·乡饮酒礼》及《士冠礼》注疏。 <3>献酬:古代主客互相敬酒,主人先向客人敬酒叫“献”,客人用酒回敬主人叫“酢”[zuò 音作],主人再次向客人敬酒以表答谢叫“酬”。客人向主人致答谢酒也叫“酬”。 <4>杀[shà 音晒]:减省。 <5>终:将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歌唱或演奏一遍叫一终。歌三终:指把《诗·小雅》中的诗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各唱一遍。参见《礼记·乡饮酒义》疏。 <6>三终:指吹笙的人把《诗·小雅》中的乐曲《南陔》、《白华》、《华黍》各奏一遍。参见《礼记·乡饮酒义》疏。 <7>间:间隔,轮流。 间歌三终:指乐工先唱《诗·小雅》中的《鱼丽》,接着吹笙的吹奏《小雅》中的《由庚》;乐工再唱《南有嘉鱼》,吹笙的再吹《崇丘》;乐工再唱《南山有台》,吹笙的再吹《由仪》。 <8>合乐三终:指乐工在唱《诗·周南》中的《关睢》、《葛覃》、《卷耳》时,吹笙的同时吹奏《诗·召南》中的《鹊巢》、《采蘩》、《采蘋》。 <9>觯[zhì 音志]:古代饮酒的圆形器皿。 <10>司正:专门监督正确地行使礼仪的人。 <11>弟:指年轻人<用《礼记·乡饮酒义》孔疏>,这里用作动词,是尊重年轻人的意思。一说“弟”读为“悌”[tì 音替],是尊敬兄长的意思。 <12>脱:《集解》作“说”,据宋浙本改。 <13>修爵:等于说“行觞”,依次敬酒。 <14>莫:古“暮”字。 <15>燕:通“宴”,安逸快乐。 <16>《集解》“足”上有“是”,据世德堂本删。
〔译文〕
我看到了乡中请人喝酒的礼仪就知道先王的政治原则实施起来是容易又容易的了。主人亲自去邀请贤德的贵宾和德行稍次的陪客,而一般客人就都跟着他们来了;来到门外,主人向贵宾和陪客拱手鞠躬,而一般客人就都进门了;对高贵者和卑贱者的不同礼仪就这样分别开来了。主人拱手作揖三次才与贵宾来到厅堂的台阶下,再谦让三次而使贵宾登上厅堂,再拜谢贵宾的到来,主人献酒酬宾,推辞谦让的礼节十分繁多;至于陪客,那礼节就减少了;至于一般客人,登堂受酒,坐着酹酒祭神,站着饮酒,不用酒回敬主人就退下堂去了;隆重与简省的礼仪就这样分别开来了。乐工进来,登上厅堂,把《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歌各唱一遍,主人敬酒;吹笙的人进来,把《南陔》、《白华》、《华黍》三支乐曲各吹奏一遍,主人敬酒;乐工与吹笙的间隔着轮流歌唱演奏各三曲,再合着歌唱演奏各三曲,乐工报告乐曲已经完备,就出去了。主人的两个侍从举起酒杯帮助敬酒,于是又设置了监督行礼的专职人员。
从这些礼仪之中可以知道他们能够和睦安乐而不淫荡。贵宾向主人敬酒表示答谢,主人向陪客敬酒表示答谢,陪客向一般客人敬酒表示答谢,宾主对年轻的年长的都根据年龄依次酬谢,最后轮到向主人手下盥洗酒杯的人酬谢。从这些礼仪之中可以知道他们能够尊重年轻的尊敬年长的而不遗漏一个人。退下堂去,脱去鞋子,再登堂就坐,依次不断地敬酒。请人喝酒的限度是,在早晨饮酒不耽误早上的工作,在傍晚喝酒不耽误晚上的事情。贵宾出门,主人拱手鞠躬送行,礼节仪式就完成了。从这些礼仪中可以知道他们能够逸乐而不乖乱。高贵者和卑贱者被区别清楚,隆重的礼仪和简省的礼仪被分别开来,和睦安乐而不淫荡,尊重年轻的尊敬年长的而不遗漏一个人,逸乐而不乖乱,这五种行为,足够用来端正身心安定国家了。那国家安定了,那么整个天下也就安定了。所以说:我看到了乡中请人喝酒的礼仪就知道先王的政治原则实施起来是极其容易的。
【原文】 、乱世之征:其服组<1>,其容妇,其俗淫,其志利,其行杂,其声乐险,其文章匿而采<2>,其养生无度,其送死瘠墨<3>,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治世反是也。
〔注释〕 <1>组[chǔ 音楚]:五彩缤纷,华丽。 <2>匿[tè 音特]:通“慝”,邪恶。 <3>瘠:薄,少,指葬送死者不笃厚恭敬。如第十九篇:“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 墨:(丧葬)俭省刻薄。墨家主张薄葬,所以把丧葬俭省刻薄称为“墨”,这是“墨”字的一种社会文化意义。 瘠墨:苟简俭薄。
〔译文〕 混乱的社会的迹象:那里的服装华丽,男人的容貌打扮得像妇女一样妖媚,那里的风俗淫荡,人们的志向是唯利是图,人们的行为驳杂不纯,那里的音乐邪恶怪僻,那里的文章内容邪恶而辞藻华美,那里的人将养身体没有限度,葬送死人俭省刻薄,轻视礼制与道义而崇尚勇敢与武力,贫穷的就盗窃,富裕的就贼害他人。治理得好的社会则与此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