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7

        前段时间,一位之前给辩护过的当事人突然给我发微信,说觉得在外面待着太麻烦了,想去监狱继续服刑。

        这位当事人系未成年人,案发时刚满十七周岁,因涉嫌抢劫罪被判处缓刑。该当事人被法院判决之前被羁押近4个月,在此期间,我作为其辩护人多次至看守所进行会见。从第一次会见开始,该当事人就一直表示看守所里待着太难受,不仅要受同监室其他人的欺负,还要承受失去自由的煎熬,并反复强调想尽快回归社会、回家享受父母的宠溺。收到法院判决不久,该当事人就因被判处缓刑而恢复人身自由。

        因为当事人及其父母对判决结果都很满意,所以在看到他的微信后我很困惑,随即便约他见了面。见面后才知道他的情绪波动主要是因为母亲的唠叨、打骂所致,后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开导与教育,他的情绪终于安稳下来。期间提到他当初犯罪的原因,根本原因也是母亲的粗暴教育。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或是父母对子女的粗暴教育、棍棒管理,亦或是父母的溺爱娇惯、袒护放纵。这些不正确的、甚至有些偏执的教育方式往往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更严重的可能使孩子形成人格缺陷,进而走向犯罪道路。

        这件事之后,我给这位当事人的父母打电话沟通了这件事,虽然可能有点“狗拿耗子”的意思,但是效果很理想,他的父母表示以后会改善跟孩子的教育、沟通方式。

        家庭作为孩子主要生活的场所,正确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孩子心中存有温馨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一味的打骂或者骄纵起不到任何积极的意义。我的这位当事人起初步入犯罪道路,再到后来恢复自由之后又产生再回监狱“静一静”的想法,无疑表明了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深刻影响。

        在此呼吁家长同志:通过语言沟通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动手;能用温馨、平和的语言引导的,千万不要爆粗口,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