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笔记
摘抄:
其实一个人还能觉得对自己不满意,他的内心一定有潜在的更好的自己的样子,这就是“自我概念”。
在每个对生活和自己不满足的背后,都是每个人成长的需求。
王小波说,所有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痛恨。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空洞、填满空洞的过程。
看到自己的成长空洞,了解这些洞需要用什么填,在有限的资源中按照什么顺序去填,就是找回自己、理解自己、成长为自己的过程。
失去、痛苦、面对、追寻、重获,这就是所有成长的脚本。
1.拥抱变化,走出舒适
2.接纳痛苦,不掩埋
3.穿过痛苦,看到需求
4.玩成长的游戏
因为所有的完美都是减出来的,而不是加出来的。
我的思考:
给自己来场成人礼吧!
一直以来我都很佩服那些独自一人走上征程的人们,他们勇敢、坚强,他们不顾前方路途遥远或艰辛。他们选择了远方,便只愿风雨兼程,永不退缩。
我的一个朋友,她是幼师专业,毕业后考入家乡市里的体制单位当幼师。今年5月份她告诉我说她辞职了,之后她便只身一人前往北京,留在北京开始新的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大写的吃惊出现的我脑海里,不过仔细想来我就不那么惊讶了。因为朋友她从小就是一个超级独立的女生,小时候父母不在家,她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洗衣做饭,而且她非常的有主见,面对事情都非常的有见解。她这样的选择,应该是看见了自己的成长空洞,并且选择了义无反顾的去填满自己的空洞。我记得电话最后她跟我说:不论结果怎样,既然选择了我就不后悔!
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每次的新生都伴随着痛苦,但每次都痛苦都意味着一次新生!婴儿出生母亲经历巨大的疼痛,伟人们在成功之前无不经历伤痛和失败。“正如每一次新生都伴随着母亲的痛苦,每一种痛苦都是新生的启示,你要学会读懂它。”所以,面对痛苦不能逃避,直面痛苦。
所有的成年礼都有这样的结构,告别孩童——远离人群——独立完成任务——重回人群。
日本的治愈系作者松浦弥太郎大叔写过一本书叫《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书中说到的两件事就是恐惧和寂寞。作者说到每个人其实都很脆弱,想逃避恐惧和寂寞是不可能是事。文中说到因为这两种情绪带来各种不安不自信等负面情绪,所以作者说到首先我们要面对自己的脆弱,接受这样的事实,然后去行动,反复行动。
松浦大叔的这些观点和古典老师文中写到的关于成长的描述如出一辙:成长就是一个完整的失去、痛苦、面对、追寻、重获的成长脚本。
现阶段我的任务是需要给自己来场成人礼,走出去,面对痛苦。不想在年老时碌碌无为,不想以后回首往事觉得当初自己为什么不能对自己狠一点,不想让我的生活再留遗憾。杨熹文在《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书中说到单身是最好的增值期。现在的我就是这样的状态,我想独自出发,彻底的告别过去,告别之前幼稚的自己。面对痛苦,给自己来场成人礼!
拥抱变化,面对此时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我都接受,接纳这些痛苦。穿过痛苦,看到我成长的空洞,未来的路,我会一步步去将洞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