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 卫怡然 历史周记

第二课 俄国的改革

1、改革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人 彼得一世

4、改革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改革方式 向西方学习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6、改革的内容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5)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6)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1)积极:

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

7、改革的影响 张准备了条件;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废除农奴制

(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1、废除农奴 (2)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内部矛盾。制原因

2、废除农奴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制时间和领导 (改革的实施者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改革的前提:维护地主利益)

3、废除农奴 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制目的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4、废除农奴 大量自由劳动力)

制的内容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大量资本)

5、废除农奴 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制性质

6、废除农奴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三课 美国内战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2、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

3、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拉丁美洲的 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 所有地区。说使用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 和葡萄牙...
    e2ebff9bfd4b阅读 138评论 0 1
  • 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 时间:18世纪 人物:彼得一世 目标: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内容:...
    熟稔_2bb0阅读 206评论 0 0
  • 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2)时间:18世纪初。 (3)人物:彼得一世。...
    bae750861a2c阅读 145评论 0 0
  • 第2课俄国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一,俄国实行农奴只是一个空间落后的国家。2农业和手工业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经...
    蓝桉_800d阅读 166评论 0 0
  • 渐变的面目拼图要我怎么拼? 我是疲乏了还是投降了? 不是不允许自己坠落, 我没有滴水不进的保护膜。 就是害怕变得面...
    闷热当乘凉阅读 4,356评论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