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发现了,2017年4月13日更完《贪婪和欲望的第二个名字》之后,大智在统一哥哥消失了。直到半年后,10月19日,大智又发了一篇《读书伴我二三事》,其实在那一篇已经可以解答这半年我消失的原因。
不仅是大智,林二这半年面对大学即将毕业的压力,也非常忙碌,更新很少。统一哥哥沉寂了半年,粉丝掉了一些,但还是留下的更多。阅读量比起半年前,血崩。看到这一篇,很感谢你还在。统一哥哥两岁了,但是依然会是一个寡言的孩子,也不知道几岁才变得活泼,或者一直寡言的活下去。
这半年,我感觉自己处于表达欲匮乏的阶段。想看书的很多,想说的话很少,我没有更多可以说的故事了。与人分享的也都是书里的文字,不想去发表对那些被摘抄文字的看法,更不想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似乎是认定了,那些文字本身已经表达的通透,如果我分享了书摘,看到的人就该理解了,而不理解的人,也不会因为我的阐释就变得理解。理解的自然就是同好,不理解的就当那荒野上吹过的风,我不会对一阵空旷的风,声嘶力竭,试探解释。
因为体会到了不同人对相同文本解读的差异,才会更加不想分享自己的感触,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似乎就不会让人感觉被我强加了观点。尤其是,看到新生代很多所谓的作家,写的都是我想过的写过的甚至不屑再写的。更加感觉,心血精力还是该去广泛读那些遥远的时代或国度的相似或吸引我的灵魂。
同时放下的还有摄影,你不看见我再去记录那些甜美的面孔和四时不同的云朵,而他们都在我心里不会凋落褪色。
比起做一个滔滔不绝好为人师的热气腾腾的人,我好像已经笼罩了沉默的暮色,我欣然接受这份底色。新认识的朋友说,总觉得你对一切特别包容,我说,打破了很多的自己,包括暴戾的和怯懦的,到现在,只想有力量的温柔着。
最近读完一本书——《二手时间》,分享几段书摘吧:
苏联。这个帝国为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2016年是苏联解体四分之一世纪,2017年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二手时间》的出版,将为反思这些震撼全人类的历史大事,留下一份独特而珍贵的文化注脚。
认真品味一下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话:“今天的所有想法和所有语言全都来自别人,仿佛是昨天被人穿过的衣服……所有人都在使用别人以前所知、所经历过的东西,所以说是二手时间。”她在诺奖颁奖礼上的发言中也说:“充满希望的年代被充满恐惧的年代所取代。这个时代在转身、倒退。我们生活在一个二手时代。”在这些话语中,时代和时间都是可以互换的。只有另一段话比较明确: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对于许多知识分子来说,“首先是一个大时代被偷走了,然后是他们个人的时间被偷走了。”所以作者的寓意应该是兼而有之。“二手时间”似乎较有文化和形而上的意义。
中国与俄罗斯的历史性关联,不仅在于两国土地天然相邻,更在于两国命运的深度相交,两国恩怨的复杂变迁,还有两国思想文化的互相影响。
二手时代之前,曾存在的黄金时代,那是充满信念和希望的每一天。我希望活着的每一天,无关乎外,都是我们自己的黄金时代。
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碎片化,文化颗粒化,人人恐慌。有书看,就是好事,这会让你心安,心平气和。
统一哥哥会一直成长下去,也许寡言,好在依旧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