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违了,我的番茄钟。
近日,我恢复了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一个番茄,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做一件事,铃声一响,休息五分钟,再开始下一个番茄。
番茄工作法是我学习时间管理时学会的,当时特别受益。退休后,觉得时间富裕,就没再用它。
我的大课总是没效率,一辈子在学习上没服过软,这次觉得自己跟个大傻子似的,特别没效率。上周,试着使用了一下番茄钟,心流状态特别好,很有效!很有效!
昨天看到网上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人生好比大家拿着同样的门票,走进定点关闭的游乐场,出来看的风景玩的项目却那么不同。
对啊,努力让每一个日子起舞,让每一抹阳光灿烂,让每一秒时光有趣,让每一个明天充满盼望,这才是幸福快乐的人生。
找出了2018年写的旧文,附在下面,重温了一下时间管理番茄工作法的规则,学会的好习惯别丢了。
****
《专注-我和番茄工作法》2018年4月28日
惭愧,我使用番茄工作法时间太短,对它的了解和理解还在皮毛。
讲课,我在众多的课程中向大家推荐下面两个,一个是李参《番茄工作法常见问题汇总》,一个是印象笔记《5分钟告诉你,番茄工作法这样使用才有效!》,微信群里附上链接,还有很多类似内容的课程都很好,如有兴趣,可以在喜马拉雅听书软件中搜。
在这儿,说说作为初学者我的体验和感受吧。
一、先大概说说它是个啥?
番茄工作法是1992年由佛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DT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
好像故事是这样的:
这个意大利老外懒癌晚期,有天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就和自己打赌,还不信我不能完成十分钟专注了。
他跑到厨房找来了一个番茄计时器,调到10分钟,开始了专注做事。第一次他失败了,没放弃,几次下来,终于完成了10分钟的专注。
后来,借力于第一次成功专注带来的自信,他创立并逐步优化了番茄工作法,继而推广使其成为最为简单易用的集中精力的方法,风靡全球。
它的原理很简单,专注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这叫做完成一个番茄钟(吃一个番茄)。依次循环,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0分钟。
它的本质是把你一天的工作时间拆成30分钟的小单位,完成一个标记一个√,缩小目标,提升信心。
二、应用
三步:
1、活动清单(我们GTD里面说的收集箱):
就是把要做的任务都写下来。所有的,眼前的,长远的。
2、今日待办:
早晨,在活动清单中把今天要办的事情拿出来,按优先级写在这个"今日待办"栏下。
记住,这是对自己的承诺哦,拿出来就一定要完成的!如果写下来今日待办的几件事,没完成,放回去了,第二天又从活动清单里拿出来又没完成又放回去了,那没的聊了。
一定会有眼大肚子小或者没吃饱的阶段,慢慢调试就知道自己的胃口了。
3、打开番茄钟,一件一件的做,如实记录:
拿出张纸来放旁边,写下来番茄钟的过程,完成了几个在清单上打钩,被打搅了破坏了几个在清单上打叉,以备自己评估下次这种任务设计下次番茄钟。
我听见你们的声音了:"我倒是想25分钟专注呢,领导不找我啊电话能不接吗工作微信不回么。。。。。"
好吧~来交流一下。
三、专注
我也说过这样的话有过这样的困惑,25分钟专注一件事,无论在单位还是家里都不太好落地,后来想明白了。
首先,24小时的一天里,我们总可以找到一个30分钟,那个30分钟里没有不干会死的事情。第二,就算不被外界打扰,回忆一下,我们独处干事时会不会走神,会不会不自觉地刷手机吃东西喝水上厕所,反正我会。
尝试番茄工作法仅仅一个月后,我就不再纠结它是不是可行了。我没有资深大师那么多的感悟,我最大的感触就一个,它能锻炼我专注的能力,因为专注确实效率高了。
刚开始我也好奇,也想试试自己能专注多久?呵呵,也就10分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这个状态也就能维持10分钟。
慢慢地,一次一次的,做好准备,坐在书桌前,拧开番茄钟,开始看书或者写东西。这样尝试了大概一俩月,现在可以20分钟了,有次入神了,没觉得怎么着那个25分钟就响铃了。
多数,是在家里尝试的。在单位怕被中断,没怎么试过。也试过,写1500字学习体会,拧开番茄钟,是挺出活的。
其实咱可以这么想,不吃番茄三小时完成,吃了一小时完成了,那就吃呗。
我自己体会,25分钟,把自己关在时间的笼子里,和要做的这件事独处,心流都在它上面,高不高效的先不说,自己挺舒服的,就和睡觉睡的特沉特香的那感觉有点类似。
再用文绉绉的话描绘一下,把生活的颜色丰丰富富地填入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清清楚楚地我们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多好呀。
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方法锻炼我们专心的定力最重要,从10分钟开始,到25分钟。
其他的肯定还有很多很多细节,实践起来会有很多坑的,比如如何处理被中断,如何评估完成一个任务需要多少番茄,没到一个番茄就干完了提前结束行不行,25分钟延到40分钟行不行,不休息行不行等等等等,要知道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大家都遇到过,认可这个方法的话,就慢慢学习慢慢实践,总能遇到自己的番茄。
至于专注的意义,就不用说了吧。
闹铃一响,立刻休息,哪怕就是站起来走一圈也行,或者上厕所喝水爱干嘛干嘛。别舍不得,刚来灵感再写会儿,就剩一句没写完了之类的别介,统统放下,休息一下。说网球运动员非常重视那28秒的休息,我说不全这五分钟的道理,但是既然我们在学习人家的方法,这是规则,遵守就好了。
四、和孩子一起吃番茄
有个学校老师说他最喜欢的就是上课盯着他看的孩子,有个孩子分享经验时说其实没啥就是上课盯着老师抓住老师嘴里说出来的每一个字。可见,专注对于咱孩子更重要。试试下面的做法,和大人的逻辑一样,供参考哈:
活动清单:
放学回到家都要做啥?作业,和什么什么。今天的,长期的。
今日待办(作业清单):
(1)列出清单: 语文,数学。。。。按优先顺序。
(2)准备所有,课本笔橡皮水上厕所。
(3)拧开番茄钟,按照清单顺序做作业,做完语文做数学,直到铃响; 做不完语文铃响的话,也立刻休息。五分钟后再开始下一个番茄,循环下去,直到作业完成。
记录(评估):
完成一个在清单上打勾一个,没完成的话过程中发生了啥,记下来。
注意:
(1)让孩子对番茄工作法感兴趣。
如果以前没番茄,孩子磨磨蹭蹭用两个小时完成作业的话,用了番茄钟一小时就写完了,那多出来的一小时归他,完全由他自己做主支配,完全哦,人家想干嘛干嘛。
如果你实在不愿意他想干嘛干嘛,就说好把人家挣出来的时间存入他的时间银行,用于亲子活动什么的。
如果孩子前几次没上道不要批评他,他闲暇疯闹看电视的时候不要用番茄工作法,让孩子觉得番茄好玩,让他尝到甜头而不是压力。
(插一句,有家长分享,说有个本,在这个本上家长每天写一句夸奖鼓励孩子的话,只是夸奖孩子的话哦,每天!结果是什么你们猜的到吗?不论大人还是孩子,生气的时候都喜欢看那个本子。)
(2)和孩子说好,还有保证质量这回事呢啊。
不能只说多出来的时间归你,快是快了都错了也不行。
(3)注意: 某天作业时间长也有可能是孩子真的不会,不是磨蹭,是真的不会,那就不是时间管理的事了。
(4)遵守规则:对长期的功课,一旦拿到"今日待办"的项目里来,就一定完成,这叫承诺,是番茄工作法的原则。
(5)尊重闹铃,没响时干活儿,响了立刻休息。
(6)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先10+5,再15+5,最后25+5,量身定做他自己的番茄。
(7)别打搅他。尤其三岁以下娃,太小用不着番茄工作法,做到人家自己专心玩积木时咱别一会儿塞个橘子一会儿喊声宝贝喝水不停的挑战娃的专注力就好。
(8)专用的番茄钟。妈妈不要借来用于厨房,孩子不要拿来当玩具。
(9)通过几次尝试根据过程和结果予以评估,和孩子商量用几个番茄来完成今天的功课,适时调整番茄钟,进而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总之,让孩子尝到专注的甜头,爱上专注。
对时间的把握,时间管理大师柳比歇夫可以做到如此极致:完全不看表就能精准知道做某件事用了多少时间,比如与记者在花园散步花了1小时14分钟,完全依赖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好像体内自带钟表。
呵呵,你永远不知道世界的尽头在哪里~~~加油! 日子里不光有干不完的活儿,还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