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许渊冲的名字还是从简书上的一篇文章上面,当时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就是一位普通的译者。貌似翻译界我一位都不认识,都怪我英语不好也不感兴趣,我一直傻傻的以为像唐诗宋词这样隽美的存在怎么可能翻译的出来神韵呢。
直到看了董卿制片的朗读者,一位96岁高龄的大家依然热血沸腾,自信洒脱。执着于自己的事业,推介自己的得意之作。然而,翻译终究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大家如许老,也是少有人知晓,遑论其它了。即便如此,许先生依然笔耕不辍,每天工作到深夜三点,美其名曰偷一点时间。如此繁重的工作对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我认为支撑他与癌症抗争而完胜的最大法宝便是他真诚的内心世界。读到林徽因的情诗就会热泪盈眶,50年后才收到女神的回信会会心的笑出来,拥有如此纯真的情感,翻译出来的作品才会饱含深情,才能打动读者。
把癌症都当成一件小事,才会成就翻译这件大事。
节目的最后令人动容,一大帮弟子读许老翻译的作品而后簇拥着上台与先生握手致意。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有人知道你的作品,更有人传承你的精神。
这样的一幕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又真的配拥有吗?我们的努力程度不及一位近百岁的老人,我们的毅力不能坚持三个月,我们总是喜欢快餐却不想啃大部头。我们总是太多感慨,太多抱怨,太多的无名伤感,太多的浪费时间。不要说压力大,许先生百岁之前还有近30本著作要完成;不要说没时间,你把你的时间都给了朋友圈和你的手机app;不要说我写不出来,你给自己留的退路太多了。
人的懈怠就是因为给自己找了太多理由,最后伤害的是自己。最好的执行力就是立马就干。几乎每个领导都会告诉自己的员工,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到目前为止之所以还在畏首畏尾,就是把困难想的太强大,把办法逼到了死角,凡事多想办法,少讲困难。我们给父母打电话就是少讲困难嘛,再大的困难还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有这种心态,任何事都不叫事,只因我们有许老那样强大的内心。
杨振宁曾为许渊冲的《追忆逝水年华》 写序:“我发现他对什么事都像从前一样冲劲十足———如果不是更足的话,就和60年前我们在一起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差不多……”
向许老致敬,愿我们都能有一颗斗志昂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