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教育(九)——教师专业发展:再小的个体也可有自己的品牌

           现在很大一部分老师工作的动力就是评职称,评职称前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一旦评过,便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再也起不来了。于是学校开始用进职称鼓励新教师,靠新教师“干活”,甚至有的校长直接质疑有些工作不积极主动的老师“你不晋职称了?”等所有的新老师都达到“目的”,学校基本上是一潭死水了。如何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成了很多校长面临的问题。其实这种做法就像家长哄孩子一样“你要是这次考个第一名,我给你买.....”,等孩子所有的玩具都玩个遍了,或者说玩具的诱惑小于手机游戏或玩乐的诱惑时,这种利益交换的方式就不能起作用了。记得去年我去另一个城市的理发店做头发,那么大的一个理发店,将近20多个理发师同时工作,而且看上去都很快乐、自信、阳光,丝毫没有打工者的感觉。在理发师与我交谈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原来这个理发店才用的是股份制。他说“现在理发行业竞争压力特别大,一个老板投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理发师有了一定的客源,就会自己单独干,哪怕自己开个小的理发店,认为也比打工要强得多。理发师走了,客源也带走了,只有倒闭。而现在人们又追求高大上的环境和手艺高超的理发师,要想两个条件都具备,就得想法留住理发师,让每个理发师觉得这是在为自己而干,不是在打工,而且一个理发师也开不了这么大的店铺,满足不了客户的高品质需求,所以让每一个理发师入股是最大的方法”,当时,听了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学校能不能有一种让老师觉得是为自己干而不是在为学校干、为校长干的方法呢?

分析现状

         雪晴校长描述的老师的现状我们都很熟悉:很多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观点,我就是一个老师,我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就努力教好学生,让学生考得好高分数、得到好成绩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事实上很多的评价机制也就是这样。对老师的评价也都是靠名次定殊誉。在这种评价机制下,老师就拼命的给孩子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甚至不惜占用其他科目的时间给自己加大工作量来提高孩子的成绩,尤其是考试前,抢着上课成了“最美的风景”。等学生都像小鸟一样出笼一个个飞走之后,老师又捂出“一窝”,年复一年,就像歌里所唱的“飞出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除了万般的惆怅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甚至有辞职不干的念头,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了。厌倦了这种没有新意,同样的枯燥的事情重复做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的生活,但又没有勇气离开,对这个“鸡肋”充满了无奈。记得在我刚毕业的时候,一个临退休的老教师坐在我的对面,他用自己一生的“悔恨”劝慰我:“30年后的你也是我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教师这个行业也就可以一眼看到头的行业,趁年轻,赶快想别的门路,干啥也比教师强,我的三个孩子我都不让他们报考师范专业”。看到PPT上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时,我就知道,雪晴校长是给我送答案来了。

   重读老师的教育理念

     朱永新老师这样定义一个好老师:

以孔子为职业榜样,为人生典范;

重新体认以儒家精神为主体的依然有生命力及超越意义的思想传统,把他们作为自己生命叙事的元语言;

把自己的生命看成一首有自己书写的诗歌,一部精神的小说(传奇);

选择一种优美与崇高兼备的生命文风;

无论如何,对世界抱以一种开放的信任,对生命抱以一种坚定的信念,对职业抱有一种深沉的敬畏;

既让自己的生命恒久的处于诗与思的状态,又不断的修炼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努力达到在教育教学之事上左右逢源的自由之境;

并最终把这一职业生涯锻铸成一部精致而隽永的历史……

    雪晴校长把朱永新老师的教育理念理解的非常透彻,好像这些理念就在她的手边,可以随时拿来为她所用。她就是这样一个认真用心做教育的人,有时我甚至分不清是哪个朱老师,因为不论是朱永新老师还是朱雪晴老师,都是新教育人,都是我们的邦杨河引领者。

一个普通老师如何蜕变的

       今天没有自己为我们讲他们老师是多么优秀的,而是请来她们学校的陈溢华老师,为我们分享自己是如何在银河成长起来的。陈老师说朱老师是她的精神导师,在她最无助最、忐忑的时,一句话点醒了她“在银河,到处都是机会,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在这里发光发热。”,从何朱老师短暂的交流和她的讲座中就知道,她本身坚韧笃定,又善于激励他人,从不放弃任何一点点的希望,春风化雨一般润泽他认得心灵。从那时候起,陈老师就下定决心好好干。在自己的努力和探索中,陈老师开发了《班币课程》和《新闻课程》。今天,陈老师主要介绍了《新闻课程》,在课程中,孩子们习惯了收集资料、捕捉新闻热点、采访各界成功人士、目睹报纸生产全过程、召开新闻发布会、写新闻评论等。陈老师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孩子做课程,不但自己的语文成绩没有受到影响,原来年级倒数第二的成绩还逆转为年级第一。不但如此,在台上,面对老师们的提问,孩子们卓越的口才、落落大方的展示、独特的思维、机敏的应答务一部令人叹服,能力远远超出了同龄人。这样的孩子,会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陈老师给了孩子一生需要的东西。陈老师本人也实现了自我飞跃,从一个讲公开课都手心冒汗的普通教室成为一个在舞台上混撒自如,到处传经送宝的全国新教育优秀实验个人。

     自此我想说:陈老师的加入,不但没有冲淡银河这杯醇香的牛奶,反倒使这杯牛奶更加浓郁了。

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朱老师说:一个好老师首先要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如果被逼做了教师这个职业,被动的工作方式不但会害了孩子,还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说不定在别的行业可以闯出一番天地,职称上流行这样一句不好听的话,但很中肯“要么热爱、要么离开”。再则,要有能够提升自我的能力,我们常说: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单单喜欢还不够,要有接受未来的资本。所以银河的老师这么说:当用丰富的活动充实我的工作时,我的工作也变得让人期待,生命的丰盈来自精神的成长,新教育让我知道,我还可以做很多让生活很美好的事;新教育让我相信,好的教育是师生共赢的圆满,是志者同行的温暖,是自己行走的快慰。

          朱老师在不知道cc talk为何物、没有丝毫没有直播经验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答应了邱华国校长的云伴读直播邀请。那是一股不服输,敢于挑战的勇气和力量。她说“我直播是想把逼自己对为离未来的脚步更近一些”。讲座中,朱老师不止一次的提到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说如果不是朱老师写了这本书,她永远不知道未来教育是一个什么样子。看到这里我非常的惭愧,朱老师给我寄签名书的同时,也寄来了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可这段时间听课、写文,这本书我到现在都没有开封。但是反反复复的把雪晴老师的《走,我们去找好教育》反复读了几遍。  在这样一个未来已来、人人为师的时代,我们教师怎样才能不被淘汰?那就是朱永新老师所说的“为机器人之不能为,让机器人为我所用。”机器人不可能完全具有人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不可能具有真正的人的创造性与独特性。但老师可以做到。

        如朱老师所说,  唯有老师站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飞起来,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落到地面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微小的个体,只要咬定一件事情播放重复做,坚持做,用心做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当老师有了自己的目标,他就不不再认为视为学校干,是为自己干,而学校成了他展示梦想的舞台,老师和学校就成了合作的关系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