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开始上干货了,前面的铺垫也够了,原本计划续着基因,从孕妇开始写起来的,但是因为朋友最近不在学校,我也没空回家取教材之类的东西,所以怀孕,胎教,早教这三部分以后补上,先谈谈幼儿教育吧。
我看到很多关于陪写作业气得吐血的案例,甚至都升级成了家庭暴力,而且很多人都附和着,没带过孩子你们不懂之类的评价。
的确你们遇到了孩子写作业气死这种情况,而且有了共鸣,但是你们是大人呀,你们觉得简单的东西孩子不一定会觉得简单,他没开窍的时候需要的是引导,而家长又不是专业老师,面对的又是自己的孩子,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心理再作祟一下,就很难判断出来孩子的问题所在了。
我自己在山区带五年级孩子的时候,遇到三个极其差的学生,复查知识点的时候,在一辆车重2( )的后面,填写的是千米这个单位。
五年级,对于重量这个概念还不清楚,我依然没有生气,而且虽然其他人做对了,关于面积,体积的进率也背得很熟。但是他们大多也只是背过的,遇到很多填空题文字一多就分析不出来题目说什么了,想问什么具体内容了。
而且他们在考一个词语题时,( )不( )人,应该填(技)不(如)人,刚刚学过,但是偏偏就有人填写成了,(这)不(是)人。
各位家长,正在学习的朋友,请问这种情况,你吼他,打他有用吗?我见过不少去医院给孩子查大脑发育的,查完基本都显示是正常水平。所以我也建议大家,没必要花那么多钱去怀疑自己孩子的智商,而且最后我把那些学生都教得学会了,他们只是开发晚了点,稍微迟钝了些罢了。
我也不想在这里科普大脑分区的概念了,早教时就会影响和刺激到,后面补上来大家续着看就行了。
大脑分区已经被证实了,也很好理解,从事职业不同都会影响他常用部位的肌肉发育,所以不同行为进行多了,大脑的对应分区就会更加活跃一些,很多人都反应自己看不进去长文章,看视频就津津有味,那我也只好告诉他,你就别看了呗,文字方面的能力小时候没被开发好,后天不想努力还想多考一百多分的,这就真没办法了。
————————————————————————
学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很痛苦,因为需要把一个以前不明白的东西弄明白,要在在大脑中形成对应的回路,并且完全记住,其实很困难。
具象思维倒还好,可以用知觉感受,比如白天黑夜交替,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谁是孩子父亲,谁又是孩子母亲。这些内容因为没上学时候我们就在生活中重复过来,重复过去,而且每天都会具体地参与其中,所以学习这些并不难。
但是学到一定年纪,就会有一些抽象的,逻辑性的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还没有具备这样概念的时候,他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有因人而异,因早教情况而异。
就比如多,少这两个最开始出现的数学概念,我问大家多少和多,少一样吗?一个是表示数量的,一个是比较数量的。一年级孩子就会做这些题,多与少一定要有比较才会出现,但是多少就不需要比较,数就可以了。
连续的几个数,大的,小的,谁又比谁多多少之类的概念同样的道理,文字题目要转化为逻辑思维,然后分析才能求出答案。
————————————————————————
理解要比重复记忆背诵更加牢靠。
我给自己当时的五年级孩子上课时,被他们流利背诵各种公式以及概念的样子惊呆了,因为背过了不会用。
我在这里问大家一道题,大家判断一下,86是一个十位数对不对?
我有个硕士毕业的朋友当时听完都说了没问题呀,个位是6,十位是8呀!
他因为很久不接触这类知识点已经忘了,情有可原。那么网上流传的0.4×0.5=0.2还被质疑应该是0.02又怎么解释呢?
记性是靠不住的,因为会混乱。
————————————————————————
我敢保证,按照顺序,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写出来,估计一大半人会忘掉。自己前段时间就测试过一个五年级的孩子背声母,他直接就abcdefg了,我提醒以后他想起来了,于是bpmfgkhjqx,然后就断片了,想了半天才说zcszhchsh。如果你去查的话,他前面就漏了dtnl。
你可以说没关系,会了就行,反正学了的大部分都用不上,那么我也想说,如果你是这样的态度,自己差几分上重点,自己的孩子粗心丢了几分,没被好学校录取,也别怪别人。如果你这样认为了,那就别因为别人因为失误犯得一点错就逮着不放,毕竟医生也会累,看错了单子,锯错了腿也可以没关系。
————————————————————————
好了不皮了,早教和幼教的区别不在于上不上幼儿园,而且因为记忆的出现,正常的大多数人两岁半左右开始有了记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教育才有真正的意义。
没有记忆,教任何东西都是白扯。
记忆的出现又不像初潮,还有个具体的日期告诉我们,我们同时又不能时刻注意着孩子,但是细心的家长总能通过孩子的行为判断出来。
当孩子会拉着你主动找他认识的人玩耍,去他能记住的熟悉的店铺买他喜欢的零食时,当他遇到熟悉的东西会主动靠过去或者避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确定了,他能记住一些事情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教给他一些知识了。
————————————————————————
自己虽然没有当过幼师,但是支教时因为老师不够,在山区那个学前班也帮忙带过课,加起来两年时间每周都去上上课,每天还帮他们盛饭陪他们玩耍,也算是在幼教这个行业有一定的经验,在自己亲弟弟上幼儿园之前我也帮忙带过几天,自己有个亲戚当时开托管班,因为缺人手我也帮忙过半年,于是算下来在这个领域也就不是门外汉了。
幼教比起早教更加系统,知识面也好,对行为习惯的塑造也好,都更为全面,但是这个时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学会使用一些简单语言表达想法,还要帮助他融入到一个集体中,对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好基础,更为重要一些,学习知识只是其次的方面。
山区的那个学前班接收的是三到六周岁的孩子,也就是说因为条件限制的原因,那一个班40多个人平时是一起上课的。但是不论他们几岁,到那个班级体中,都不会再穿开裆裤了,也都知道男女有别,学会了与人交流,一起游戏的时候也会用表情互相分享一下。
每天都会教几个字,几个词,会让他们书写,背诵一些简单的东西,会带他们唱歌,画画,拼积木等等,他们也算是学会了很多东西,每周和小学生一起开会站队时也会盯着国旗,看着校长,他们的反应能力也跟着提高了。
我在一次帮忙看他们午睡时,几个大孩子闹着不睡,我就给他们出了道数学题,把1——9填到一个九宫格里,让他们横竖斜都加起来等于15,因为他们小,我就把15这个计算结果也告诉他们了,于是那几个有兴趣的孩子开始算了,那么我的工作也就轻松很多了,陪其他一些小一点不想睡觉的聊聊天,一个班大体也就安静很多了。
大概过了也就四五分钟吧,一个五岁的女孩子就举手表示自己做出来了,也确实超乎我的想象,因为之前只是听说她学习快,学习能力强,但是通过这道题我觉得她的专注度肯定也更高一些。
我当时顺便就把那道题我给自己班里孩子出了,只不过没告诉他们全部等于15。做完了举手我记时后,他们大体也都是需要三五分钟才行的。
我相信很多看官自己试下,如果你不知道洛河图的玄机,没有刻意背过九宫格数字的分布,那么大家自己用数学加法去算,大概也不会比他们快多少,通过学习,幼儿园的小朋友就能掌握最基本的算术知识,这是肯定的。
因为我们班是校长来了以后,和乡镇府,村委会的干部一起拉网排查,才组建的班级,很多看长相和个头基本上都可以判断出来八岁才入学上一年级,再加上我去时学校的学前班开办也不过三年,而且幼儿园餐费的补贴也是我去的那些年全面在山区落实落实的,所以当时学校还有部分小学生,曾经因为家里人不舍得给孩子花一学期六百块钱上学前班,他们学习很吃力,不过比起我们班其他年级都还好,至少校长走马上任以后,也就是四年级开始,招收的孩子都是一个学龄段的了。
为了取经我当时有几个星期在学前班待得时间还挺长,让学前班老师给我们班孩子上点课,虽然自己班里孩子觉得我嫌弃他们了,但是我还是观察不来很多被忽略的问题。
因为自己在班里发现了学习好的孩子会嫌弃差的,穿得好的会嫌弃一般的,于是我尽可能不在集体中主观表示出来喜欢班里的谁,或者嫌弃谁。同样带学前班我也只是帮忙上音乐美术活动课,所以就会用大家这样的词泛指一下,大家表现不错,下次大河马哥哥给你们讲故事,大家这次表现不好,明天我就不来了。
因为我的耐心还可以,再加上我不用像他们全职的那个唯一老师一样那么累,所以几个还经常流着鼻涕的被嫌弃的小朋友也会围着我一起。
这一点整天带他们课的老师都表示羡慕。但是我表示原因其实很简单:“按照理论,一个老师精力上带六七个孩子就最好了,也容易让孩子都找到群体,不至于被排外,你没办法分身也就要定一些规则让其他人遵守,而这个规则又因为一些人遵守不了成为了他被嫌弃的原因。”
孩子的专注度是需要慢慢提高的,那些表现好,守纪律,总是被夸的孩子因为得到了正反馈,所以越来越专注,但是总有人没有得到这样的反馈,他们反而更加喜欢我这个活宝。
没有那个家长在三岁就让孩子每天练一个小时钢琴或者舞蹈,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要么他孩子真是天才,要么揠苗助长,得不偿失。
————————————————————————
幼教能拓展出来的纬度其实是很多的,大家我也调侃过,神童可以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但是这种能力在我看来是单一的技能。
因为我可以和当地老师互补,给他们讲童话,看动画片,带他们玩很多协调性训练游戏或者反应游戏之类的活动,而不是教他们知识,我也通过观察慢慢发现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情况的专注度各有不同。
对比心理学对气质,性格的研究结论,我也大体把他们的爱好和侧重点分类出来了。
校长在学校养了鸡,每天学前班孩子吃饭撒下来的米粒都会有鸡帮他们处理掉,既能尽可能减少浪费,养大了我们也能改善伙食也算一举两得。
虽然教给他们要节约粮食,但是有几个孩子吃饭时就喜欢坐在那里吃一口,撒一口来喂鸡。有那么几个就喜欢吃了饭追着鸡去欺负,于是小朋友之间还因此有了矛盾。
老师批评了他们,我也因此发现了一些学生的运动能力很强,还有些暴力倾向会高一些,容忍度也各不相同。
结合着家访我也把这些情况简单记录了一下,只不过很可惜电脑格式化过一次,当时在学校和贵州整理的几十万字的资料没找到多少了,虽然丢了很多资料,我也郁闷过一段时间,但是结合幼教的基础知识,我也想明白了,目前的研究结论无论是跟踪也好,观察也罢,往往都是在一个有一定限定条件的圈子里进行抽样调查的和研究的,虽然西方国家类似的成果也很成熟,但是大家对个体的研究其实都不到位。
原因也很简单,资源和人力不够,而且孩子又是个黑匣子,你给他一碗饭,他说难吃,你让他算一道题,他说等于8。他的表情可能很丰富,但是大人们无法完全接受到他的信号,又不可能每个人带个什么仪器之类的,成本也太高了。而且某一种能力可能会延迟激活,有的孩子七岁才慢慢克服语言障碍,消除社交恐惧,这些能力分别对照起来也是很难有一个全面的评估的。
————————————————————————
正是因此,好于不好,优秀于不优秀,很多程度取决于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态度和看法。
我们养过狗都知道,你刻意训练狗狗的大小便,一些简单地动作等等,它也会因此学习到很多技能,甚至专业训练后都是可以导盲,防爆,缉毒,搜救的。
孩子的智商,各种能力都要比狗强太多了,模仿,思维,表达,逻辑,美感,协调,运动,反应,记忆,书写……不同的能力都是可以在这个阶段逐渐激活的,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以前都是这样过来的。
————————————————————————
我遇到一些脑子混乱的家长,他们觉得幼儿园不用花那么多钱,都是哄孩子的。我当时也懒得和他们多去扯皮,不过在最近带托班时遇到一个狂躁哥,也让我觉得这方面还是得提醒一些家长注意的。
那个孩子的容忍度极低,家长忙,托班一待就是九点以后了,虽然我不用管他,但是每次放学有老师的作业发在手机上时,他总是很狂躁,立马就要打电话给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一点都等不了,除非托管班那个开班的老师很耐心地劝导他,让他静下来写其他作业,否则其他人怎么说都没用。
好几次爸爸妈妈没时间,爷爷奶奶分不清微信QQ他一着急就哭,或者摔东西,然后喊着:“操操操”。
他打电话声音很大,再加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好言好语的那种,我也大致明白了这个孩子问题出在那里了,有一次帮忙检查作业之后,确信了我的猜测:“学习能力开发不够,家长溺爱太深,老师是他的权威,他的学习成绩和其他人相比都不会差太多,但是他的性格导致,老师以及班里同学不会重视和关注他,加上他胆小不敢表达,服务业性质更多的托班外加溺爱他的家人给了他一个温床后,他已经不想融入集体了,只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不丢人就行。”
虽然他只有四年级,也要比当年我那些学生基础好,但是我也大致判断出来了,这个孩子以后如果没有奇遇,大体上成绩也就是七八十分了,他的耐心值支撑不了他去看更厚的书,他的专注度不够,很多复杂的逻辑他是不愿意去想的。
也是因为这个学生让我思考了一下,托班开设的意义似乎和教育并不大,再加上初三有个孩子同样被家长溺爱,我有天因为有事早走了几分钟,他来接孩子发现我溜号了也就不来了。
那个孩子刚刚提高了一点,还在他父母面前给我说好话,但是他的家长直接就判定我是不合格的,托班老板也因为客户的流失给我脸色了。我嬉皮笑脸地把这个事情讲给五大名校一个当老师的同学,她反倒给我打抱不平了,说那些人压根屁都不懂。
————————————————————————
我也没太纠结这个事情,反正又不指望这一份工作,只不过和朋友交流后,吸收了他们五大名校的招生和一些管理后,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大人的看法,在幼教时期,会深彻影响孩子。
我就用那些喷医生的脑残为例,和朋友讨论,我说医生只是医院的主体工作人员,但是医院的各种非救助部门,也要管行政。采购,财务什么的,正常上过班,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医生个体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甚至一个小元素,护士的作用就更低了。
朋友说对,我们都是打工人罢了。她反问我这样想有啥意义,我告诉她,这种分类的逻辑能力,应该上过初中,生物化学之类考个八十分左右就具备了吧,那么多喷子连这个都不懂吗?蛋白质分子,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层次性的大人在喷呀,他们的思辨能力都不会迁移一下,那么他们这种人占比多少呢?教孩子就是认识A就是A吗?死记住,高分就行?
朋友立马也反应过来了,他们班一些孩子也这样,就是转不过来弯,贼直她也贼不好给孩子解释,反正就是一个问题就把人噎着了,把气氛搞得很尴尬。
我只好劝她想明白吧!毕竟孩子小时候的拓展不够。
————————————————————————
小托管班的行为让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我考虑了一下还是得走,而且把孩子放在托班的很多家长也都心里有数,他们中也有很多会在下班以后负担起孩子的家庭教育。
前几天批判老师留作业多,家长太累,老师应该怎么履行自己职责的话题又刷了屏。
想起自己小时候爷爷整天带我出去玩,爷爷是66年从高中毕业的,从我记事开始给我讲各种故事,成语,典故,寓言,经史子集都有涉猎,历朝历代的英雄人物大奸大恶之人也给我讲过。
我那个时候不知道爷爷是家里的独子,也不知道太爷爷原来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后来才听说我们村因为地理条件优越,解放军还在村里驻扎过,村里普遍都是中农,基本也都是两个家族的亲属后代,因为不存在大地主欺压,所以分地时候的矛盾也不大。
也是这个原因上学后我们村的孩子都很心齐,虽然我和其他朋友接触的少,但是要说打架,别人也不敢招惹我们村的,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村里的大哥哥就说了,他会罩着我,虽然长大以后发现人心复杂了,但是那个时候的安全感还是很足的。
爷爷的博学和耐心让我后来上到高中也没有感觉到一点点的学习压力,很多时候的烦恼都来自于其他方面,也是这个原因我现在遇到任何人都很有耐心,也决定以后再看看书学习学习当个好老师挺好的。
————————————————————————
老妈曾经在南方给一个台商女老板当助手,她的家我也去过,我那时八岁,那个老板给她五岁的女儿介绍我时,很耐心地说,这位是你这个阿姨的儿子,不是你另一个阿姨的孩子,虽然都叫哥哥,但是他们是不同的阿姨的儿子。
而且在她们家住的那些天,她也给我讲了很多道理,比如上下车之前要注意下看人,吃饭不小心撒了应该赶紧避免烫伤而不是先红着脸道歉,很多细节方面的教育的确让我感觉到了和寻常人家的不一样。
虽然爷爷也给我讲了很多礼仪,但是对比以后我觉得,自己是农民的孩子没必要那么注重细节,而且男人糙一点并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老妈后来回家,还给我讲了她们家给孩子上钢琴辅导课的模式,每周就让孩子听,跟着试试,反正不着急,一年学点,总会慢慢提高的,因为在人家的家庭环境看来,这门课的辅导费用,就和我们家每个月给我买两三本课外书差不多。
老妈也在弟弟三岁的时候让他学了画画,画到八岁吧,弟弟自己也觉得没啥长进,自己觉得好像也没啥意思就放弃了。我们家有面墙也是弟弟八岁那年才重新粉刷的,他在上面不知道涂了多少杰作,反正也是给了他自己喜欢事情的空间。
弟弟的幼教爷爷没有过多干预,我也只是负责偶尔陪他玩玩,他小时候看了我放在书架上的很多课外书,巧破案,找不同,走迷宫,连水管,反正也算没啥压力就过去了,那时的成绩从来不问,反正开心就行,记着高中有一次我差点又被打,弟弟还趴在我跟前保护我,老爸直接就想着,算了,毕竟我也大了。
弟弟那个时候就知道我这个哥哥挺好的,后来很多话也跟我说下,这小子营养好比我帅多了,收到小纸条还来害羞问下我。
我也只是告诉他,你们在一起玩就行了呀。娃娃亲有几个是真的明白爱情婚姻的?反正让他知道这是个好朋友就行了。
至于弟弟二三年级成绩还不拔尖我也劝父母别着急,父母说隔壁有个孩子《三国》,《水浒》都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家这个怎么话都不喜欢说呢?
我说他不愿意和你说而已,而且弟弟基本上喜欢的书都不是交流和培养看法的,以后会有他的用武空间的。
初中时叛逆期来临前父母很担心,因为我当时逆反心理很严重,但是弟弟上了初二还是很阳光乐观,他那时喜欢买些指甲油,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等等的东西做实验,我送他的乌龟,还有仙人球他也照顾地不错,后来还自己种了个蘑菇观察一下,我觉得这就够了,他的爱好也算树立起来了,至少比我那个时候好,他的情书我也在无意中打扫房间时发现了,不过因为以前给他讲了足够的道理,我不会担心他乱来,因为他不缺爱,也不缺关注。
————————————————————————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
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
其实父母在那个幼儿时期对孩子的关注,已经大体奠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
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千万不要骗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否则让他们失望了,以后和其他人的信任感就很难建立起来了。
多少人恋爱时猜疑,互相差手机,整天查岗已经不是个例了,而且外面都是坏人的话不知道被多少父母无数次传播着。
————————————————————————
之前有一次和曾经的邻居,世交的朋友聊闲天,他们家祖传中医,到他这一代学了西医,和我一样也算是交叉专业了。
聊到了孩子近视的话题他问我,真的就是暗导致近视的吗,有几个读书那么辛苦的?
我不解。
他说小孩子都会发呆吧,发呆的时候盯着看,看灯泡很亮,眯着眼睛有光晕就会继续盯着,写字的时间父母都或多或少会关注,但是他发呆盯着哪里看的时候,父母又会不会注意呢?
我也明白了他的意思,视网膜,晶状体都不会一下子突变,很多孩子不止是写作业看电视,就连活动都不太出去了,我们小时候还出去走走看看,有个远近调解,他们很多人待在室内的环境时间太长了,已经很少看看远处了。
朋友的话也启发了我,孩子幼小的时候盯着看一些事情,又没想法完整表达,被父母忽略一次又一次,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很多做幼儿少儿研究的人,只能透过现象分析,但是他们也没办法从孩子的表情中具体得出,孩子在想什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