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喜欢写作,也在各大自媒体平台注册了账号,但一开始写就有了一个担忧:怕被盗。
——因为原创标识是平台邀请制的,需要一段等待期,这段时间里,文章就有被盗的可能。
于是跑来问我,这怎么弄?万一稿子被盗了怎么办?!
我嘴上回:这是没办法的事。
A纠结。
我无语。能怎么办?凉拌。
其实此刻我心底的OS是这样的
——你以为你是谁?你的文章是有多惊天地泣鬼神,以至别人都不盗名人大家的,偏要迫不及待地来盗一个无名小卒的?
这话太伤人,我自然没说。只是客观地分析了这件事:
其一,盗稿是谁都避免不了的,即使是名家,也避免不了被抄袭的现实。对我等无名小卒来讲,倘若真有人“慧眼识珠”,那也值得庆幸,这说明咱水平不赖,有被盗的价值;
其二,文稿可以盗,但作者的思想与创造力,是别人盗不了的;
所以,作者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直至别人无法望其项背,直至更多资源被吸引来为止,到那时候,被人盗一下稿的损失与你的获得相比,才能无限趋于零。
无名小辈如我也遇过不少盗稿(推文《李嘉诚御用风水师陈朗临死时透露的秘密……》里有写):公众号、其他的自媒体平台以及以前写期刊小说时,被盗的稿子也不是一篇两篇。发现了的,能联系的,也会联系,也会维权,但联系不上或维权无果,也不太在意。
对发生过的事情,该翻篇就翻篇,再纠结也于事无补。
而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就更不必杞人忧天。
如A该关心的,应该是自己的水平是否在不断提升,文稿是否有被盗的价值,而非别人会不会盗你以及被盗了怎么办。
就如读书时,你应该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成为学霸,而不是学渣会不会在考试时抄你一两道题。
看过一句挺庸俗的比喻,是这样说的:你只能不断地向前奔跑,跑得很快很快,快到别人连你的屁都闻不到一个热乎的。
这,才是你能做,也是该做的。
2
知道我帮一家公司做网销培训后,又有人对我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啊!你教会他们,你就没价值了。
我呵呵一笑。
这样的观念未免太狭隘,也太短视。
先不说网络营销方面的知识更新有多快,我现在懂得的、适用的方法,可能过一年甚至半年就要更新迭代。而在培训别人的过程中,也是在倒逼我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对我有好处。
再者说了,我上一堂课就多一群人认识我,知道我,这些都是无形的价值。
这些价值加起来,比“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损失要大得多。
所谓心量与格局,就是不要太纠结于眼前的得失,在更长的时间轴,更大的空间里去看待问题。
届时,你会看到功不唐捐:付出的,会有回报,不是这里,就是那里。
而且,做人做事但求问心无愧,我做不到故意把干货藏着掖着,而用水货来赚钱。
又如写作培训。
最近有不少读者加我微信,问我会不会开写作培训,我说再看看。
倒不是要敝帚自珍,而是因为我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行而有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思路与课程表,为了不辜负诸位,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能再等等。
3
有的人总是喜欢去担心一些担心也没用,或者轮不到TA担心的问题。
干着磨面的活,操着天大的心。
就像一个底层的小职员,却一天到晚盯着公司的财务报表,然后说本季度业绩不大好啊,万一垮了怎么办?
能怎么办?做好自己,让自己进步,是你唯一要想、要做的。
至于董事长要担心的事,等你做了董事长再说。
这不是消极,而是着眼当下的积极。
杞人忧天是没有生产力的,想再多,也改变不了即将发生的事实——无论是意料之外的,还是意料之中的。
既然如此,倒不如做好自己,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等哪一天真的被你不幸而言中,公司垮了,你还有资历和筹码,去换一家更好的。
又如行业问题,选择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呢?
这本来就是个变数,朝阳或夕阳,只有过后才知道,就如同当初淘宝始建时,谁能预见电商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我想当事人都未必心里有底。
只能干了之后,过了之后,才能见到所谓的“趋势”。
纸媒似乎是夕阳行业,编辑和文字工作者会大面积失业吧?
结果纸媒确实垮了一大片,但玩文字的又转战自媒体,成各路大V,通过广告、赞赏、软文赚得盆满钵满。
又像当初相机出来了,有人叫嚣画画没用啦,相机能拍出跟实物一模一样的!
结果呢,画家失业了吗?画廊的艺术品价格跌了么?没有吧?
可见,只要你有实力,那无论大环境如何变换,也轮不到你担忧,甚至环境变化还能为你提供更大的舞台。
——即使说未雨绸缪,说的也是在当下这一刻该想该做的,而不是下一刻甚至是虚无缥缈的“以后”。
其实啊,“职业需要”甚至是“社会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你自己创造的。
所以,不要为模糊不清的未来焦虑慌张,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扬帆起航。
4
过分担忧的不好还体现在: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很吊诡的事实。
心理学家认为,担忧就是变相的诅咒。因为人总会不自觉地按自己或他人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担忧,就是消极的“自证预言”。
比如,你一早起来就担心今天会摔跤,结果给自己背了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走路战战兢兢,连挥手迈步都别扭得很,最后果然摔了一跤。
又如,你时刻担心自己在做的财务报表会出问题,结果因为思虑重,分了心,做出的报表果真错漏百出。
美国作家杰克•史瓦兹就指出,大部分人最需要转变的习性是质疑式思维及其带来的不必要担忧。
因为前者会导致思维受限,后者则会引发“墨菲定律”——越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越会因为对其投注的负面想法太多而发生。
这就是“心想事成”。
所以,要学会用悦纳和祝福取代担忧。不管对自己还是他人,都用正面的想法去应对,这样反而会顺利些——因为态度是正面的,自然就会有动力,也有更大概率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卡内基在其著作《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中写道:
你所担心的99%的事情,都不会发生的。
有人真的去统计了一下,确实如此。
诸位有兴趣也可以试一试,下次有什么莫名其妙的担忧从心底升起就把它记下来,看之后真实发生的概率是不是1%。
最后,送诸位一句话: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圣经》马太福音)
悟恩说事,祝诸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