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微信读书看到桑德伯格的新书《另一种选择》时,我毫不犹豫就买下来并一口气读完了。作为Facebook的COO,作为一名成功的女高管,桑德伯格的书平实又充满力量,并且有各种研究和调查做surport,这在她的《向前一步》里就体现出来。因此,我很喜欢她的书,并且从中得到共鸣。
这本书,写她如何从痛失所爱----戴夫之后的极度悲痛,孤独,混乱的情境中走出来,直面悲伤,重获力量,重拾快乐。这本书分为十章,包括:重新呼吸,房间里的大象,友谊的白金法则,自我同情与自信,成长到死,重拾快乐,让孩子具有复原力,一起寻找力量,在失败中不断学习以及再次爱,再次欢笑。
在前言中,桑德伯格这样形容她的婚姻:不管怎样,戴夫总是让我感到,我被深刻地理解着,我被坚定地支持着,我被全然地深爱着。这无疑是现代婚姻的典范,拥有这样的婚姻,夫复何求。愈是这样,失去之后也越是痛苦。事实上,每个人都会经历困境,不仅仅是中年失去挚爱,也可能是孩子突然离世,也可能是令人撕心裂肺的感情破裂,或是梦想未能实现的极度失落。那么,我们该怎么从这些伤痛中复原?怎样才可以增加复原力?复原力的定义是指人们面对伤痛的反应速度和强度。用身体来打比方,复原力不是指脊柱本身,而是加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而增强力量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重新呼吸。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发现有三个认知因素(3P)会阻碍复原力(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是自己的错;(2)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3)持久性(perme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当人们受苦的时候,倾向于将苦难无限投射和放大。事实上,随着时间消逝,悲伤会慢慢变淡和消失,一切都会过去。坠入悲伤之海时,你能做的就是奋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
房间里的大象。大象是指如影随形的悲痛,或压力。表达自己,敞开心扉。身处悲痛时,我们应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寻求帮助。书中提到人们在表达消极情绪时大多会面对来自文化的压力,在中国和日本,人们倾向于冷静和克制。在美国,人们习惯于激动以及表达热情。把想法坦然说出来可以增强你和他人的联结。家人,朋友以及相同处境的人们的支持非常重要。当然,也可以寻找宗教信仰的帮助。
友谊的白金法则。当人们处于痛苦中时,他们需要有一个“按钮”,按钮表示人们可以寻求帮助的地方。通常,我们在面对他人的痛苦时,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反应:一种是共情,它激励着我们为他人提供帮助;另一种是悲伤,它让我们对他人的不幸避之唯恐不及。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黄金法则:“你希望他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他人。”可是,在他人经历痛苦时,我们应该遵守“白金法则”(而不是“黄金法则”):“按照他人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 精神病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认为悲伤分为5个阶段,愤怒是其中之一。她认为,人们在失去至亲的时候,先是否认事实,接着转向愤怒,然后进入祈祷阶段,再转而抑郁。只有扛过这四个阶段,才会最终找到接纳感。今天,专家认为,这并不是5个阶段,而是5种状态,它们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各有起伏。朋友的接纳和帮助能够帮忙人们跨过这几个阶段。
自我同情与自信。自我同情来源于人类并非完美的认知,深刻理解这一点的人会从困境中更快地复原。自我同情常常与自责相伴相生。自我同情并不意味着对过去责任的逃避和解脱,自我同情要我们确信,我们不应把自己打击得那么狠,以致破坏了未来。责怪自己的行为而非人格,会让我们感到内疚,而不是耻辱。每个人都比自己做过的最坏的事情更有价值。写作是自我同情的强有力的工具。自信对获得幸福和成功至关重要。缺乏自信的人会沉溺于自己的缺点中,他无法拥抱挑战或学习新技能,甚至会拒绝冒险,无视冒险背后的机遇。缺乏自信的人不敢去申请新职位,从而阻碍他在事业上的发展;他们甚至没有勇气主动约会,于是真爱也擦肩而过。专注于微小成功,比如说每天写下做的好的三件事,可以帮忙建立自信。
成长到死。创伤其实有三种后果:创伤后应激性障碍,复原,以及复原并成长。创伤后的成长会以五种形式存在:发现个人的力量,学会感恩,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找到更多的人生意义,以及发现新生活的可能性。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重拾快乐。让自己开心是一种对自己的慈悲,就像我们犯错时也应该善待自己一样。快乐与积极体验的频率有关,而与强度没有太大关系。试着把快乐的体验写下来,可以改善心情。
让孩子更具复原力。培养复原力取决于孩子所拥有的机会和他们与父母、照料者、教师、朋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帮助孩子形成4个核心理念开始:(1)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具有一些掌控力;(2)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学习;(3)作为人类,他们的存在很重要;(4)他们具有可依赖、可分享的真正的优势。
具有复原力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之处: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强烈的掌控感;他们认为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他们不会把消极事件视作威胁,而是视作挑战,甚至是机会。
第二个影响孩子复原力的理念是“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学习”。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当儿童具有成长心态而非固定心态时,他们才能更好地应对逆境。孩子会养成固定心态,还是成长心态,一部分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给予他们何种类型的表扬。如果孩子因为努力而受到表扬,那么在做有挑战性的测试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当父母把失败看作学习机会,而不是需要回避的难堪之事时,孩子们更有可能主动迎接挑战。当孩子在数学上遇到困难时,你不要说“也许数学不是你的长项”,德韦克建议应该说“你觉得数学难,说明你的大脑在成长”。
第三个影响孩子复原力的理念是“他们的存在很重要”:要知道很多人在关注你,关心你,依赖你。
坚毅的孩子持有的第四个信念是,他们拥有可以依赖和分享的优势。
一起寻找力量。内在复原力的关键在于心怀希望。社群能够给予我们力量,而且仅靠我们自己,有时是无法获得这种力量的。在彼此的联结中我们发现了人性——生存的欲望和爱的能力。
在失败中不断学习。为了失败后的复原,我们需要从失败中学习。心理学家发现我们通常会为错过的机会而遗憾,而不是为我们抓住机会、采取行动而遗憾。若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最好方法之一便是让别人为你举起一面镜子。如果不把反馈看成是针对个人的,你就更容易接受。对批评保持开放的态度,意味着你会获得更多反馈,让自己变得更好。若想减轻批评带来的刺痛感,一种方法是评估你应对得好不好。对于培养复原力最有帮助的事情便是不要把事情看得那么糟。
再次爱,再次欢笑。有复原力的夫妻关系就是夫妻两人能承受强烈的情绪和压力的关系。它不仅是两个具有复原力的个体的联结,而是复原力成为关系本身的一个特征。任何婚姻中都存在三方:你、对方和关系本身。关系是有意义的实体,需要保护和滋养。保护和滋养关系的一个方法是两人一起做些小事情。实际上,离婚夫妻最常见的模式是:妻子提出一个问题,丈夫反唇相讥或极力辩解,之后,妻子会感到难过,她会厌恶丈夫或开始冷战。婚姻持久的夫妻不会让消极影响升级,双方都会表现得幽默、有爱。他们会承担自己的责任,设法妥协;即使在争吵中,他们也会发出更深层的信号,告知对方他们没事。爱的复原力意味着从内在寻找可以与他人分享的力量。你要设法让这份爱能够承受人生的起落。
最后,共同创建复原力的网站:Option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