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的文字想写很久了,一直没有时间。从没想过自己会有一天能忙到写字都没有时间。已经忘了多久没写日记了,半年?一年?连动笔的想法都没有,是有些问题出现的。
放弃十五六年的习惯,大概真的是很大的阻碍吧。
“我有一个朋友”第一次有感触是西风在某平台做主持的时候常用的说法,“无中生友”也能缓解很多尴尬,但我至今这短短的一生,遇到的朋友们真的都很独特,很值得一写。也有很多我当作贵人在心中深深感谢和祝福。
希望能温暖一两颗孤独的小心灵。一身不舍爱与自由,愿众生皆被世界温柔以待。
从哪儿开始呢?就从我来自哪儿吧。
我来自重庆市云阳县塔堋乡某某村某某组的一个山顶上的小瓦房里。我的爸爸妈妈是隔壁村的,风华绝代的我妈妈被我爸一眼看上,苦苦追求,主动帮婆婆家做农活,任劳任怨,最终打败了参军的我妈妈的初恋,抱得美人归。
在我之前,家里已经有了大我两岁的哥哥。在那个计划生育还很严格的90年代,我的出生是爸爸妈妈极其努力争取来的宽待。
3岁以前的记忆是没有的。只听他们偶尔讲起,说爸爸是拼搏上进的好青年。为了给妻儿更好的生活,跟着家人去广东谋生。因为奶奶年迈,是外婆,妈妈和妈妈的哥哥姐姐把我拉扯大的。
我人生的第一印象是某个夏天,农忙时节,夕阳正美的时候,爸爸穿过田坝跑向我的样子。这个画面也不知道是印刻在我小小的脑海中的,还是他们告诉我,然后我加工描绘出来的,就是很美好。
对于从未见过的爸爸,我就是很自然的转过身,跑向他叫爸爸。这一直是家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5岁之前的记忆,也只有这些。
然后就是跟着大伯来成都找爸爸妈妈。那个时候爸爸已经念完了建筑学校,开始工作了。我也该上小学了,所以把我接到身边。哥哥已经在两年前就来了。
一年级是在建机场那边?不知道具体字儿怎么写,音译。一年级的老师同学真的是没有一丝丝的印象啊。
快上二年级的寒假,奶奶离世。第一次经历亲人离开。没有太多的悲伤或者惊讶。连好奇都没有。只是觉得本就很安静的老太太,一般就是端庄的坐着,不怎么讲话,这个时候安静的躺着,闭着眼。很多人在哭。但是我没有眼泪。是个爱哭鬼的我居然愣是哭不出来。不太懂。
一向健朗的外婆这个时候也病了,很严重,所以妈妈和就留在老家了。我寄养在二姨家。妈妈在医院照顾外婆。
山上唯一的一所小学加学前班我还是很有印象的。
入读的时候在旧教学楼。二姨家的铺子离校门口就几步路的距离。可是从大门口到教室要跑好远,跑过操场,到一楼的教室。
那时的同学老师也是没太多印象的。只依稀记得是我们班还是别的班一个成绩特别差又很淘气的男孩儿,一次期中考试数学只考了6分,被爸爸在我们周一开晨会的时候揪着耳朵在国旗下面扇耳光。
吓得我瑟瑟发抖。索性二姨虽然脾气燥了些,但是她家的哥哥姐姐都比我大很多,所以可能是隔代亲的缘故,对我格外的温柔。
没过多久外婆出院回家休养了,妈妈又带着哥哥回成都了,我就留在了老家。每周或者每两周从二姨家回外婆家呆一呆。
外婆家在山腰上。车是到不了的,现在也不能。从外婆家到马路上需要爬十几分钟窄窄的小路。小时候觉得格外有趣。弯弯曲曲,路边小花小草。
一路上也都有同行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