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我收到个快递,是樊登读书会扬州分会的张杰会长寄过来的,是一本书,萨尔曼.可汗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一看到这本书,就感动于张会长的用心。他应该是为每个书友量体裁衣,精心挑选过的,大概是知道我是老师,所以,给我寄来了这本对我有所帮助的书。
在读这本书前,我听了两遍樊登老师讲这本书的音频,再翻了一遍这本书,我还是觉得樊登老师讲得好,书中的观点都被提炼出来了。
也给我带来了一个新的认识,有时候,我们读一本书,是为了什么,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也不是一味地追求精读,抓住每个字不放过,而是,我们该追求,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
看来,如何阅读一本书,真是一门学问。
回到可汗的这本书,我当然做不到像樊登老师一样信心拈来,讲得引人入胜,因为在他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知识架构网支撑着,这也与一个人平时的学识分不开的。
我之所以尝试写一点心得,只是想用自己作为小学老师、作为家长的视角,作一个浅显的呈现,如果恰巧能有一个点触动了读我文字的人,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极其主动地获取知识,甚至是去抢夺知识的过程。
其实,我一直不反对孩子们学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我觉得兴趣班应该回归到“兴趣”的原点,而不是跟风。
上学期,有个孩子跟我说:“潘老师,我暑假几乎没有休息过完整的一天,每天都有兴趣班!”
我觉得很心酸,我感觉不出一个暑假的忙碌是这个孩子主动选择的结果。
回到现在的校园,为什么孩子们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的孩子多,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大,他们的自由越来越少了,活动空间越来越少了。
同样的一间教室,我们上学的时候坐了三十多个人,现在要坐五十多人;同样的下课,我们小时候可以出去跳橡皮筋、跳绳、跳房子等游戏,彻底放松后,踩着铃声奔进教室上课;现在的孩子下课只有走廊那几个平方的空间,教室里想开个火车空间实在太小还担心撞了人被禁止;我们小时候放学可以做任何想做只要不违法的事情,现在的孩子几乎就是两点一线了……
他们能作主的学习方式很少。
但教育的体制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也不可能我们一呼吁,明天孩子的下课时间、空间就变了,这很显然是天方夜谭。
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
孩子们读了不少书了,唯独读得最少的是大自然这本书。
我一直建议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出去走走,不一定要远行,就在当地转转也是好的,没有时间,停下来欣赏小区里一棵树开花了,结果了也是好的,甚至看着孩子蹲下来观察一群蚂蚁搬家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没时间出去,在家也要给孩子多一点自由,让他自由地玩,改造自己的玩具,发挥自己的创意都行,当然电视、游戏还是要约定一致的。
学习跟不上,考试考不好怎么办?我觉得翻转课堂的理念很适用,考试考不好,应该不大可能是什么都不会,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没学好,或许上课的时候自己开小差、肚子疼、心情不好都有可能。
这其实就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但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中,实施起来难度较大,老师课堂上没有办法去个别辅导。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可以网上搜某一个视频,给孩子看,这样应该会迎刃而解,而不是扔一张试卷给孩子,做了很多重复过N遍的题型。
我记得我儿子有一种题型起初不太明白,就是油连壶一起称,倒一半油的题目不太理解,在讲这个题的时候,我把他带到了厨房,用一个瓶子装了满满一杯水,放在一个容器上,告诉他这是连瓶重52克,再倒去一半水,告诉他这时候称为什么是27克了?
……
然后,他就彻底明白了。
我侄女没上过英语辅导班,有一天,她说也想学新概念英语,我就给他在网上找了很多的讲课视频,暑假里他自己对着音频一课一课地背,也背了几十课,现在有时间也会主动看看老师的讲课视频,这也是主动学习的结果。
人的一生中,有无数次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机会,像我们这种已经毕业十多年的成年人何尝不是,也需要上网找视频学习,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学习某一项技能,如同我写文章一样,这不是谁给我布置的任务,完全是自己主动的结果。
我想这也是翻转课堂的理念,只不过翻转的结果是,所有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可以去请教别人。
另外,书中提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回家独立做作业,学生的创造力无从展现。传统的考试就是给孩子贴标签,将他们分成不同等级,而并非测试他们的能力。
还不如学生在家里自学新知识,到“课堂”上去做作业,也即“翻转课堂”。
大概中国还没有普及,至少我的周围还没有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但不排除以后会改变。
就像可汗老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和比尔盖茨见面一样,他在演讲的过程中,只用了20%的大脑进行演讲,而剩下的80%则一直在想:“你知道你正在跟比尔盖茨对话吗?坐在一旁的可是比尔盖茨!看,是比尔盖茨……”
我想教育的硬件设施上永远达不到公平,或许翻转课堂、网络学习会拯救一大批的人,从学习中获得自信,赢得机会。
可汗学院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肩负着这样的使命: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的确,热心公益的人会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书、捐赠电脑,如果将网络的问题解决,让他们在家也能学习,也能拥有优秀的师资,也能看到世界,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应该是功德无量了。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不能将某一个概念孤立,这让我想到了,我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强调语文有多重要,理解能力很重要;数学老师强调数学很重要,最容易拉分;英语老师强调英语重要,走向世界的钥匙;物理、化学老师不甘示弱,都说自己的学科重要,然后,美术、音乐等副科老师没有一个说自己的学科重要。
其实,现在想想,当年的主科也没有不重要,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数学和物理为什么要分开,最大的感触还是美术和音乐,谁说不重要?
我常常恨自己听不到音乐旋律,画不出一幅像样的画而遗憾。
其实学科之间为什么要有主副之分,语文课上也可以放一首古典音乐,数学课上为什么不能穿插一个物理实验?
最后,可汗老师关于寒暑假的反思,说要取消寒暑假,变为学生休年假的形式,出行又可以避开高峰期,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谨以此文向一直坚持做公益的可汗老师和他的团队致敬,同时也向社会上各行各业“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的人们致敬!
20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