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目前接受教育都是以工作为目的,而非人的思维快乐最大化为目标。
因为理工科好找工作,所以就在高中选择理科,因为工作计算机投入产出比高,工作就选计算机。
这也没什么大错,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确实需要理工类基础建设。作为个人职业选择,顺势而为,也没什么错,毕竟人类在趋势面前,没办法力挽狂澜,顺势就已经能活的很不错。
但是,人类投入的100%时间不应该全是理工科类,文学的想象、艺术的散发、音乐的抨击心灵,这些更能激发多巴胺。
理工科就像条条框框,游泳池的修建长宽高,水放多少体积,游泳速度的量化,减速泳衣的设计等等,都涉及到科学。但是文学就像自由自在在游泳池游泳的场景,可以游向任意一个方向,可以以任意一个姿势游,可以躺在水里慢悠悠看着天边的云彩,自由自在,不设限,没有条条框框。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体验不同世界。
想起一个视频采访片段,农村妇女说,结果无意义,重要的是过程,就像西西弗的石头,日复一日。
每个人都有体验自己人生,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不听别人,只在乎内心的选择。
我想,这两个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