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天目山始于文化史《金刚经》的典故,相传南梁昭明太子因葬母一事不能自明,避世隐居天目山,参禅修佛,分经著文。后因心血枯竭而致双目失明,取石池水洗眼,双目得以复明。时间久了,天目山在脑海中便成了传说的背景,有了些模糊。
飘居杭州数年,其间也有朋友邀我游天目山,然而终不成行。个中缘由固有工作繁冗不得闲暇,其实内心提不起兴趣才是首要原因。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名山之名,多有“仙”道。泰山以尊而名,黄山以奇松怪石而名,庐山以奇秀而名,五台山以佛教而名。天目山高不过浙江第二,论奇秀不及庐山,虽有松石又少之黄山情趣,也有儒释道人文遗迹可寻,然名闻天下者总稍逊一筹。
公司创意部此次组织出游,提供了两个方案:一是苏州太湖,二是天目山二日游,供大家投票选择,我不加思索投了苏州太湖的票,然而最后的结果是第二个方案。大家认为,周末出游意在休闲、放松,而杭州临近天目山,不至于劳顿疲惫。我便也只有少数服从多数了,但内心总觉得这次出游,天目山是占了些许便宜的。
周六,天气晴朗,我们从杭州出发,约一个小时便到了西天目山景区。在山下停车场处,驻步仰望,尽是满山五彩斑斓的树叶,然而也不足为奇,若比秋叶的绚烂,杭州九溪烟树的风景也许更有妙处。景区入口处有“天然植物园”、“大树华800916盖闻九州”等醒目的宣传牌,一路上也不乏类似“大树王国”的广告,看了也只是扫眼而过,并不为所动,只要稍微有些旅游经历的人多习惯了如此这般高、大、全的宣传。一农妇接待了我们,吃住将在她家。当得知她还将当我们的导游时,心不免为之一沉:行么?
我们的住处叫“摇钱树”,地处天目山山腰间,刚进门那会,大家还为之逗趣:“真土得可以。”农妇告诉我们,之所以取名摇钱树旅店,是因为门前的这颗摇钱树。尔后,大家选得各自的房间,比较幸运,我的房间居二楼朝南,有一超宽阳台。突然想起徐志摩《天目山中笔记》那句“山居是福,山上有楼住更是修得来的。”为此,我不禁欣喜起来。把行李包裹一放,便迫不及待地来到阳台,纵目俯瞰,一排排小楼房点缀在蓊葱林海间,颇有苏黎世小镇的味道。
在“摇钱树”吃完中饭稍作休息,便向深山景区出发了。一路欢歌嬉笑,农妇说要给我们唱歌,问要听什么歌。同事有真想听歌的,有逗乐的,“周杰伦的双节棍会吗?”“来首山歌吧。”农妇有些腼腆地说:“其他山歌不会,我唱刘三姐吧。”“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只因生来爱唱歌,四方漂流难安身。”她真个唱了起来,悦耳的歌声响彻在山间。我们则边听歌边走着路,看着沿路的风景。偶尔她也会停下来,介绍树的名称,当你问及树的科目等很专业的问题时,她也不躲你,“应该是灌木科吧?”给你一个不置可否的答案,而你也难得去深究。蜿蜒曲折的山径由木块筑成,走在上面有渡河之感,随着山势的迂回伴着我们拾阶而下的脚步、时起时落的山歌,韵致有声。在一名为画峰的景点处,大家稍作停驻,或赏景,或摄影留念,或听农妇讲叙景点背后的人文故事。据说徐悲鸿曾在此作画,遂得此名。也有故意找乐的,问:“徐悲鸿是谁呀?”她也不想及其他,一本正经地给你慢慢道来。要知道我们这伙人很多是学美术的,见她一副认真的神态,一个个笑得透不过气来。她见大家这么可乐,也跟着憨憨地笑了起来。
由画峰一路返回,我们沿着山谷一条向右的小径,向下行不远处便来到了“倒挂莲花”。 “这就是‘倒挂莲花’。”我随着农妇手指的方向,只见一块巨石嵌空而卧,犹若天下来客,凌驾于山峰之间。峰石逾数十丈,若莲花花瓣棱层剔透,如刀削斧劈,昂然耸立,故名“倒挂莲花”。“倒挂莲花”左侧凭空筑一凉亭,亭中设四座,游者累了可在此小憩,亦可呼朋唤友闲谈风月。“倒挂莲花”右侧便是“一线天”,低头向下,但见笔直一条山径深不见底,令人望之却步。“‘一线天’下去便有更多景观。下坡注意脚下,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农妇好像察觉到了我们的胆怯,告之以更多的风景在后面,而唯有此路可以领略后面的风景,同时又不要因为远处的风景,而低估了脚下的艰辛、风险。我开始敬佩起她的智慧,也为自己以貌取人的心理、可怜的“小资意识”暗暗自责。大家扶岩侧步沿坡而下,也不敢有半点嬉笑的兴致,以致于有人走完“一线天”后在底端大呼一口气,惊叹: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
沿“一线天”行至山谷,眼前豁然开朗,但见峰石苍翠玉立,如渴虎奔猊,似神呼鬼立,而石上多异木,根生石外,古木参天。农妇告诉我们此处便是“四面峰”。在感慨自然鬼斧神工之余,还得继续行路。我们绕过几道山岩,爬过层层陡坡来到“四世同堂”。扑面而来的是满地金黄色,秋意在空气中无限渗透,让大家为之兴奋,攀爬的疲惫也一扫而空。“四世同堂”是中国人对子孙满堂,和睦相处的伦理亲情一种美好远景。之所以取名“四世同堂”,是因为此处多有同根生的古树,犹如一家子孙齐相聚,年幼者也历尽几百个春秋了,“四世”只是虚实,我们听之谓之惊奇。凭栏远眺,五峰森列,驾轶云霞,山中参天古木千树万枝,径大如斗,荫蔽天日,刚才我们走过的山路也隐逸在暮霭深处,颇有“人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境,故前人留有“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之佳句。相形之下,我所谓的天目山没有“仙”道的想法便显得浅陋可笑了。
行至“大树王”处,已近下午四时。视得老树王真面目,只听见大家“哇”的一声,除了惊讶或许没有其他词语来言表此时的激动,正是“独立秋天气肃森,枯枝磊磊犹龙吟。”传说,老树王距今已有2000多年,枯亡时至今也有几百年时间。“大树王”为乾隆皇帝所封,人们相传树王皮可治愈疾病,长年累月剥削其皮以作药方,遂亡。如今它像一个倔强,脸上写了沧桑故事的老人,屹立在天地间。孔夫子说,七十从心所欲。我想树活了几千年也应是随心所欲,物我两忘了吧,虽如此,依然不免惋惜,感伤起来。同事们纷纷拉手围住老树要合影留念,五六人才围了个圈。细心者发现了老树王躯干间长出了新枝,农妇说是这是其他树的种子落在了老树王躯干上,遂长成了新树。我想这也是枯木逢春吧,新的生命在延续,惋惜之心情便稍微好过一些。
从大树王处向上不远便是“开山老殿”了。开山老殿又叫狮子正宗禅寺,始建于元朝,寺庙兴盛时,有高丽、蒙古、天竺等国僧侣来此寻祖、参拜。寺庙先后毁于兵火,现在“开山老殿”匾额为叶浅予所书。让人意外的是,胡适先生那句广为人传的名言“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竟是在此题写。 “从这里上去就是仙人顶了,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我们不能爬到山顶夜宿,如果不累的继续爬山,5点准时下山,大家掌握时间,累了的可以在开山老殿休息。”农妇说。我们都不免有余兴未了之感,所以纷纷要求她给我们讲解仙人顶的来龙去脉。仙人顶为西天目山绝顶,海拔1506米,传说曾有仙人在此锯板架桥,故名仙人顶。山顶是观日出、云海的绝佳处,天气好时,还可以揽钱塘江、黄山盛景。山顶有一天池,终年不干涸,与东天目峰顶龙池遥遥相对,有天眼之称,天目山之名也源于此,昭明太子洗眼复明也是在此。
下午5时我们下山回“摇钱树”,坐上下山的车远远地看到天边砣红如醉,秋林遍染,直到被一点点消失在暮色中。 夜宿天目山,固然少了志摩听钟楼钟声的清寂闲情,却也不乏山居的乐趣。晚上烧烤是早安排在行程之中的。在我们吃饭之时,农妇就开始准备篝火、木炭。当我们结束完培训之后,就投入到烧烤活动中去了。大家把带来的丰盛的食物,用铁锨串起来,放在烤网上,有人添作料,有人添木炭,当然也有懒人只添嘴了。山中的夜有些寒意,偶尔也有些鸟儿一飞而过。然而,我们一点也没有察觉夜的寒意,鸟儿的惊悸,埋头享受着烧烤的美味,吃到痛快处大呼一声“爽”,然后是笑声一片……
第二天,我们便下山了。农妇说要送我们摇钱树树籽,还介绍起树籽的药用。我们也不违她的意,每人拿了一两个,虽然都清楚用意不在此,聊表留念之情罢了。临走她还执意送我们下山,一路上很热情地邀我们下次再来,说夏天的时候,天目山会更好玩。我们也满口答应,说下次来还住“摇钱树”。送了很远,我们说你回吧,一直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消逝在山中。
坐上回杭州的车,眼望窗外,总有一股情绪在心中流淌,若有所悟。天目山的参天古木就像这里的主人,守候着四季轮回,看淡了名利纷争,论资排辈,管他谁是五岳独尊,谁是山中第一,这些或许只有遍数了岁月沧桑之后的老者才能看透吧,谁说“老”又不是一种境界呢?耳畔不时有古寺钟声传来,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或许是缘分安排了我们与天目山的一次相遇吧。
2007年11月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