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和妈妈聊了下,听妈妈谈起小时候的事。那时妈妈应该是十一二岁吧,为了减轻外公外婆的负担,自动自觉去舂米。那时候舂米不像我们有碾米机,他们用的是石臼,由支撑架、木碓杆、石碓和石臼几部分组成,采用杠杆的原理用脚踩踏完成。一般石碓和石臼用的是同一种石材,一人手拿小笤帚,随着石舂的升起快速拨动石盆里的粮食,一旦不协调,极易伤手。舂米完全是手工活,一石臼最多容纳七八斤,用石舂舂上四五百次,米才会白。妈妈就一个人,一边背着弟弟或妹妹,一边很费劲地舂米,尔后,还要用米筛进行筛理,这种农活既累又烦。如今,电动碾米机的出现,只要把稻谷倒进机子里,电闸一打开,白白的大米就出来了,我们可生活在幸福又小康的社会。
以前也没有煤气、电磁炉、电饭煲的,做饭得烧柴,所以上山砍柴,是舅舅每天必做的事。砍柴的时候必须在凌晨三四点钟就得起床,妈妈那时候也跟着起床去收集松香树脂。凌晨三四点钟,天朦朦亮时,舅舅们就沿着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出发。他们的故乡山上长满了松树、茶树,但松树是不能自由砍伐的,需由生产队定期分给队员去采割。茶树是经济林,制作出的茶油用途广泛,也是不能砍的。除了松树、茶树,山上还长有许多杂草、灌木丛,可以砍。不过松树枝掉在地上,被晒干的,也是可以扒起来,担回去烧。好在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无需再上山砍柴。不过,有些农村家庭还是以烧柴火为主的。
那时候他们的故乡,水很清很干净,可以提着篮子去洗菜、洗衣服,小孩子最爱做的事,就是下河摸鱼。妈妈也不例外,跟着舅舅们,带上一只水桶,一个小竹撮箕,就到河里摸虾。一个多钟,就摸到满满一桶河虾。妈妈说,他们兄弟姐妹中,就属二舅最大胆,一个人也敢去河里摸虾。她和三舅就有一次因为经常摸虾的那块地方附近不停冒大泡泡,吓到不敢去摸。用老一辈的话说,冒着大泡泡的地方有水鬼,会拉人下去淹死做替身。外公得知后,大手一挥,淡定说:“你们尽管去,我就在旁边守着。”说来也怪,外公守着的时候,那里没再起大泡泡,妈妈和三舅开心地又收获满满一桶河虾。至于我长大后,去看望外公外婆时,也去看了那条河,水不再清澈,边上丢了好多垃圾,还漂浮着死鸡死猪,河水泛着青绿色的,看不到底,至于有没有水鬼?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