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说说我的一些感悟,或者是我的人生格言吧。你且看,若有用便是我之所幸。
最早是,我喜欢一句话,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他的意思是每天要反省自己,反省自己做了那些事,或者自己的弊病。当然我有这个认知,但是我很少做。
但是多多少少还是会思考的,在思考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交网络中,哪怕我再如何舌灿莲花又何用,夸夸其谈又如何,得到的会是什么。我想清楚后,便渐渐的脱离社交网络。还是跟我内心的一个定义有关,那就是孔子说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者内自省也。对于以前所认识的人,聊与不聊,其作用都是一样,那么我何不如把时间给予自己。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在独处中发现自我。在吸取知识的同时认可了一句话,便是王阳明提出的理论,知行合一。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才能让自己体验到不同的感悟,不是因为他是最后一个圣人的原因,而且他的理论很有用。
我举例说明吧,我喜欢看柏阳写的书,特别是丑陋的中国人这本,讲的都是国人的弊病。如果单单看书,我把知识都吸收了,那么他的思想就会影响到我,包括一些糟粕我也会归纳。但是我在见识一些人事物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知识不一定对的。就如同他提倡,国人在公共的吵闹,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但是当我在国外待一段时间后,那种格格不入让我难受,当过国内关时,本来整齐安静的队伍陡然变得吵闹与争先恐后的时候,让我在那一刻感觉到亲切感。
所以很多事物,不单单在书中获得,还要实践,这样才能吸取精华,去取糟粕。
为什么要把知行合一的知,放在行之前。不是古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就说一个例子:
当没有一定知识的时候,你看到一副美好的景色时,你会说:我操,太美了。
如果你有文化底蕴,你就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样类比一下,境界就可以看出来了。没有知识,你走的再多,得到会是什么。没有知识的沉淀,如何让你心生感悟。
如果只有知识,没有实践,就如同赵括一样,纸上谈兵。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让人感觉到虚,当在实践中,发现原来如此,或者触及到心中的那个点,就会感慨万千。
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喜欢王阳明的这句,知行合一。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上一句,禅语。是拾得跟寒山的对话,当然他们的对话有点长,我总结了七个字,且过五年在看他。就是面对他人的讽刺,或者一些人事物,不要去反驳不要去愤怒,静静的看着他,总有他吃亏的一天。
其实这句话的含义就是,不要去争,不要去计较,一切在时间中都会变得可有可无。既然都是身外之事,何不保持微笑的心态。类似:莫生气,生出病来没人替。
去年认识了一个人,杨绛。是因为她,我喜欢上一句话,也是她百岁的时候写的,我归纳为这么一句: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与他人无关。
能写出这句哲理的话,也跟她的人生经历有关,她中年丧夫,晚年丧女,独留她在这个人世间。
不过这句话很有意思,也很中肯。不管一个人怎么经历,都是自己不断的去体会与感悟,他人的驻足与擦肩,无非为这人生添油加醋而已,材料本质不变,变得只是味道,而这吃下这道菜的还是自己。颇有曹孟德所言,我宁可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虽自私自利,都是追求自己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所以,好好爱自己。
记得要好好的。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