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ero
你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的一部分才行。
面对竞争激烈的生活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对财富自由的向往,大多数的职场工作者都在努力进行学习。你是否曾在家里、办公室里,堆积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书籍?你是否曾经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仔细阅读书中的每一段话,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字?你是否依然像读书时代那样,把书本里喜欢的文字大段大段的摘录在笔记本上?你是否依然在读到引起你情感共鸣的地方时,大发感慨,并将其晒到朋友圈,企图引起更多人对你的共鸣?
那么,然后呢?当你读完那些书,记完那些笔记,发完那些感慨之后呢,你的行为发生改变了吗?你的工作一如既往,你的生活波浪不兴,一本书投入到你的生活中,竟然连一点动静都没有。那就真是太可怜了,这样的阅读,无异于耍流氓,不仅是对书的不尊重,更是对你花费的生命的不尊重。
要知道,阅读本身并不能给你创造价值,单纯的理解和记忆知识那是应试教育的学习路子,也许应付考试非常实用,但是这样并不能创造价值。只有改变行为,将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才有可能为你创造价值。
中国人的生活变化速度要比美国快4倍。
中国就像一辆急速行驶到的大巴车,我们身在其中,能感觉到晃动,却往往没注意这车开得居然这么快。自己打个小盹,一觉醒来却发现窗外已经是新的城市,而自己还穿着农村的衣服。
那么,怎么能在这样的疯狂变化中适者生存?答案是:你的学习能力应该是美国人的4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让我们的阅读不在是流于表面的文字阅读?对于这个问题,我将给你推荐一本优质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而你甚至不需要阅读这本书,只需要学会下面将要给你介绍的“便签读书法”就够了。它可以缓解书本的厚度带给你的压力,帮你集中注意力,聚焦于思考和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它可以让你保持对书本的兴趣,加快学习的进度,有效地处理晦涩难懂或重要的地方。最重要的——它能帮你将知识内化,再将效果外显化。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
1.工具
(1)3本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报事贴/便条纸),掌心大小为佳。
3本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
第一类拆解: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第二类拆解: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三类拆解:以后我怎样应用。
(2)一组多色指示标签。
(3)一支笔。
2.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你读的目的是为了替身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技巧、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第三步:遇到核心观点、重要建议,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先判断这对我是否有用。如果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四步:拿一张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启发,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第五步:回顾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情景,拿一张A1便签,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第六步:结合读到的知识(观点/建议/启发)与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今后可以如何运用。总结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而非笼统的,卸载一张A2便签上,贴在相应位置。
第七步:在有便签的页面边缘,贴上一张小小的指示标签,以示提醒。
第八步:用此方法读完一本书后(或者读完自己认为值得读的部分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改变行为。
上面步骤因为详细,看起来有些复杂。其实你只要掌握核心三步就可以:1.将知识用自己的理解重述。2.回想自己的相关经验,并与知识结合。3.写下今后的应用。
举个栗子(本人真实栗子,挑选一个较浅显的,以便大家更快的学习到技巧):
1.原文阅读
《提问的艺术》,184-185页
我们准备了一份很具前沿性的报告。这份长达172页的报告集最新的资本市场理论和分析建模于一体,涵盖了各种图表,绝对可以和诺曼底作战计划相媲美了。我们为这份报告的深度、全面性以及敏锐度感到自豪。但我们在第一次推荐演示会上就遇到了麻烦。当我们刚刚开始演讲时,对方负责零售业务的高管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攻击我们分析的每一个方面。他们早就预料到了我们的结论,甚至还请了自己的经济学家来驳斥我们分析模型中的假设。对此,我们毫无防备。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我们只能独自舔着自己的伤口。
此时,办公室里一片沉默,大家都很郁闷。20分钟后,我们都开始指责客户不该否定我们经过细致调查得出的结论。
詹姆斯(老板)一直没说什么,他抬起头看着我们问道:“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同事们面面相觑,都在回避詹姆斯的目光。
“好吧,”我自告奋勇地说道,“我们之前应该多花些时间与负责零售业务的高管沟通一下。”
“没错,”詹姆斯说道,“还有吗?在了解有影响力的任务方面你们学到了什么?“
“归根结底,这不仅仅与数字有关,“我回答道。”他们对自己的业务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在这个方面很情绪化,我们必须从不同的层面去考虑——理性的、感性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信服。
2.个人理解
面对挫折和失败,自责或者抱怨并不能改善结果。相反,它只会使你在同一个地方再摔一跤。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能采取的最有价值的行为就是反思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失败原因给出可行的处理方案。我们在每一次失败后至少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为什么没做好?我忽略了什么?我在其中又得到了什么?
3.联系经验分析
上个月底的某个下午我参加了一场讲座,每个座位都布置有纸笔,但是70%左右只是听,其中不乏低头族。前排有位先生,不仅认真做笔记,关键时还拍照记录。于是,中场休息我就上去搭讪,觉得和这样的人交流应该能有新的启发。我递出名片,并简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对方却非常冷淡的拒绝了。开始有人注意这边,举着名片的我非常尴尬。因为对方两次坚决的拒绝,所以我悻悻的回到座位。我当时很消极,举得这个人很没素质。甚至有点后悔上去认识他。
因为抱着这种消极的态度,我在同样的情况会面临同样的尴尬。并且,除了逃避再次尝试相同事情,我不会有任何成长。
4.以后应用
反思之后,我问自己为什么他不愿意接受我?我想这和我的介绍有关系。第一,我的名片和我的介绍重点介绍的是我的公司和职位(渠道经理),对方可能认为我是想要营销他,所以懒得认识我。第二,我没有明确表明我要认识他的目的,让对方迟疑。第三,我只能直接认识他吗?
自我解答:
第一,我当时可以这样说:“您好,因为老师讲得太精彩了,我当时只注意听了,没有做笔记,能否借你的笔记我看看?”
第二,我可以先认识他周围的人,然后通过他周围的人间接去认识他。
第三,至少我当时还可以这样化解尴尬,“能来参加这样讲座的人,必然是工作能力优秀并且时刻追求自我提升的高素质人士,也许您觉得我的想法对您没有帮助,但是像您这样优秀的人士,一定不会拒绝暂时收下我的名片。”先给对方一定高帽子,然后引导对方,这样的人是不会做出某一种行为,从而让对方没有理由拒绝手下名片,至少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可能化解尴尬的。
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都应该这样积极分析问题,这样我才能快速成长。
我相信,有了上面这个例子,如果你能够按照上述方法认真执行,你的阅读价值将超过花几千几万参加什么培训更有用。要知道培训讲的内容书里都有,这个世界上的书多到你无法想象,什么类型的都不少。大部分讲师也不过是书籍的高效搬运工。而你也可以通过有效的阅读方法,成为一个高效的学习者,甚至是指导型学习者。
最后,祝你好运!
我是Zero,喜欢我就点赞,有用就打赏,多少都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