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和未来,有漫长的时间差距。脚下的土地和心中的远方,有漫长的空间差距。因为远,所以需要一步步的把这个距离填满。长路漫漫,疲惫如影随形,而远方太远,未来又迷茫不可见,这时身体和心理都有了空洞,诱惑便站了出来。它告诉你,有更轻松,更快,更愉悦的选择,如此辛苦是何必呢?
诱惑的职责是,在你前进的道路上拦住你,欺骗你,拖延你。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一天不行那就两天。每次把你拦住,它都会带给你满足感。它当然不会告诉你这满足感是要付出代价的,是要还的。拿什么来还?拿青春,前途,爱情,梦想。——总之,是把未来、未来的种种可能性拿来还债。
从文武圣人,到一介平民,没有人能完全抵挡诱惑,能完全抵挡诱惑的就不是人。也没有人完全抵挡不住诱惑,完全抵挡不住诱惑的人根本不存在。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手机。
沉迷手机,无法自拔。这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指望学业进步,指望有所成就,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手机是世界上几乎最重要的工具,我们根本离不开它。而且手机只会越来越先进,功能只会越来越多,诱惑力只会越来越大,未来的手机只会让人更难离开。一个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金钱有限,但是手机上可供沉迷的内容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消耗中,结果只会把人榨干。——我指的是毫无自制力的人。
大部分人是有自制力的,但是即便是有那么一点自律性的人,一不留神,就会卷入网络的陷阱。时不时的网上冲浪一番,刷刷知乎微博微信QQ哔站,时间和精力,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今天的计划没有完成,那就拖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无穷尽也。
如果一个人,第二天醒来,因为昨日的虚度光阴而沮丧懊恼不已。如果他可以立即控制自己那点欲望,调整计划,先完成学习和工作,之后再适当放松。那可以说这个人,就是挺自律的一个人了。有个词叫“自制机制”,就是说,有自制力的人不是完全能抵挡诱惑,而是在短暂的被诱惑俘虏以后,可以很快调整回来,然后继续前进。
然而,大部分人是间歇性的自律(比如,我)。上午好了,下午就不行了。今天好了,明天又进去了。周一好了,周三又沦陷了。所以,有人说,“间歇性的自律不是自律”,我完全同意。
世界那么大,人又那么多,每个人面对诱惑的选择都不尽相同。正因如此,诱惑的另一个作用是——筛选。每一次试图抵挡诱惑,都是观念上的进步,每次成功抵挡住诱惑,那自制力就会增加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诱惑对没有自制力的人来说,是致命的;对有自制力的人来说,是友善的。简言之,没有不停的诱惑,人就分不出高下。换句话说,每一次的诱惑,对于自律的人来说,是上帝给你的机会,对于意志薄弱的人来说,是恶魔给你的考题。
通过一层层的筛选,我们是被筛下去了,还是被筛选上来了?或者说,你想被筛下去,还是想被选出来?
马家辉《你自己就是诱惑》中的观点,可能许多人不赞同(大概是戳到了他们的痛处),但是这个观点还是很有理的。你是什么人,便会遇上什么诱惑。因为都是自找的。你往你喜欢的诱惑方向走去,你喜欢,所以诱惑才成为诱惑,正如哲学家早已点破:“我们并非被对象挑拨了欲望,正相反,心底有了流动不居的欲望,才去寻找对象。”
米兰·昆德拉最著名的一部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自制力的获得,是个漫长的过程。经得住诱惑的考验,那更是难得。
正因为难,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不是想做就能做到,所以更有意义和价值。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能朝这个方向不断进阶,就已经很了不得。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我的gongzhongHao哦:雨的Miracle)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