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竞岗落选、夫妻吵架、孩子成绩欠佳、健康出问题啦等等等等。总之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可能导致你心情郁闷,情绪低迷。却总有一小部分人整天看着乐呵呵的,仿佛没有多少烦恼,对挫折视若无睹。这种人,具备了一种很重要的能力—钝感力。
先说职场上的钝感力,摆扑克脸爱挑剔的上司,说话尖酸刻薄的同事,胡扰蛮缠不讲理的客户。时不时就会在上班时间给你的心情添堵,过于敏感,太过较真,便会耿耿于怀,不仅影响今天的心情还会影响明天后天大后天的状况,更甚者把“气”带回家,引发“踢猫”效应,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波及家人,如此得不偿失。训练一种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才能摆脱他人的影响,让自己多一些舒心。
再说婚姻中的钝感力。婚姻是讲情不讲理的地方。矛盾一般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非是东西乱扔,垃圾没及时清理,某天语气不对了...如果讲了多便没用就钝感一点,装作没看到,没听见,或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视而不见”,“置若罔闻”,随听,随忘,任它随柴米油盐自然消逝。这里所讲的钝感力就是难得糊涂。对原则性的问题要清醒,处理起来要有准则,而对非原则性的小事,不必过于较真。别让频繁的争吵凉了心,与保持有温度的婚姻相比,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算啥。
身体健康也需要钝感力。神经过于敏感的人一般身体也是敏感的。生活中常见有些人一紧张就脸红心跳,血压升高,有的情绪波动会出现反胃想吐,有的临考试前会老想去卫生间。这些应该是紧张的情绪刺激了血管,导致血循环的环境变差引发内脏器官的反应。经常如此,定是对健康大不利。所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对生活钝感一些,就可以避免增加神经不必要的负担,让血管持久处于舒张状态,使血液顺畅地流遍全身。为了健康,对“小事”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最后说说母亲的钝感力,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省心省力,学习好,能力强。可孩子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作为妈妈,总是把孩子的缺点看的一清二楚,老挑毛病,孩子就容易找“第三者”,因为得不到肯定,他一定会在自己“擅长”,能接纳,哪怕是有虚拟鼓励的地方去寻求肯定,终于明白为什么育儿专家老说对孩子要欣赏要鼓励,对“缺点”视而不见,优秀的母亲都是厉害的“谎言家”。原来是要母亲练出她的钝感力。
钝感力这个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发明出来的,直译就是“迟钝的力量”,一个看似负面的词,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而且能让你保持“年轻”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