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者,国家之魂。新时代为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也对青年提出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要求。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青年当以“敢为”破局、以“能为”立身、以“善为”成事,在实干中淬炼青春锋芒,在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以“敢为”之勇,打破困局开新篇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敢为,是青年面对困境时的勇气担当,是突破常规的魄力胆识。回望百年征程,正是一代代青年怀揣“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才铸就了今日之中国。脱贫攻坚战场上,年轻的驻村书记黄文秀放弃城市工作机会,扎根百色大山,用生命诠释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担当;航天报国一线,“90后”工程师们敢啃技术硬骨头,在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重大工程中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让中国航天不断刷新高度。
当下,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新瓶颈,更需要青年摒弃“躺平”心态、“佛系”思维,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攻坚克难。面对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培育难题,要敢想“新路子”;面对基层治理中的复杂矛盾,要敢啃“硬骨头”;面对科技创新中的技术壁垒,要敢闯“无人区”。唯有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在风险挑战前“敢出头”,在机遇面前“敢伸手”,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开辟新赛道、创造新业绩。
以“能为”之基,锤炼本领强底气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敢为的勇气,离不开能为的底气。没有过硬本领,再大的志向也只是空谈;缺乏实干能力,再强的担当也难有作为。新时代青年身处知识爆炸、技术迭代的加速期,唯有持续“充电蓄能”,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能为,是专业领域的“金刚钻”,是解决问题的“真本事”。敦煌研究院的青年学者,深耕壁画修复技术,用数字化手段让千年古画“活”起来,靠的是精湛技艺;疫情防控中的青年医护,与病毒赛跑、同死神较量,凭的是过硬医术;大国工匠中的青年技师,在精密仪器上“绣花”,把零件精度做到0.01毫米,凭的是极致追求。这些事例证明,本领从实践中来,能力在实干中长。
青年成长无捷径,唯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要走出“舒适区”,多到基层一线“墩墩苗”,在田间地头学农时、在工厂车间练技术、在服务窗口悟民心;要瞄准“高精尖”,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以“十年磨一剑”的执着成为行家里手;要练就“多面手”,既懂技术又通业务,既善创新又能落地,让自己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以“善为”之智,讲究方法提效能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实干不是蛮干,成事需有方法。善为,体现的是青年的智慧与策略,是在复杂局面中抓关键、在千头万绪中找规律的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青年既要“愿干事”,也要“会干事”,既要有“钉钉子”的韧劲,也要有“弹钢琴”的巧劲。
善为,要善抓主要矛盾。比如推进基层工作,需分清轻重缓急,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再谋划长远发展的事;善用创新思维,用数字化手段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用直播电商打开农产品销路,让传统工作焕发新活力;善聚各方合力,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团队中补位不越位、协作不拆台,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当代青年生长在互联网时代,更应善用时代赋予的工具与思维。用大数据分析群众需求,让服务更精准;用新媒体传播政策声音,让沟通更高效;用跨界思维整合资源,让创新更出彩。唯有将热情与理性结合、勇气与智慧并重,才能在实干中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以“敢为”的魄力冲破阻碍,用“能为”的本领夯实基础,靠“善为”的智慧提升效能,在各自岗位上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必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