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书,竟不及看李叫兽的一篇文章收获多。他的《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还是没有洞见?》这篇文章,我反复看了很多遍,像看一本书一样看这篇文章,反复阅读研究,因为这篇文章给我的冲击很大,它直指我的痛点。我窃以为自己看文章也爱思考,但看了李叫兽看书的境界,才知道自己看书的境界是多么的肤浅,真的不应该叫思考,最多只算是表面的想一想而已,李叫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自己远远还没有达到的。
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让我想到了一件一直让我印象深刻的小事。就在前年,管理团队的人为我们公司管理了一段时间,一位领导做的一件小事,让我一直铭记于心。在闲聊中,他跟我说到我们在用的某某工具哪家做得最好,然后做了一下分析。我很惊讶,说你怎么知道得那么多?他说上网查的。
我为之一震,这个工具,是我们平时在用的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工具,好与不好,其实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小件物品,换一下就好了。可是他竟然为了它专门去调查了解了,还找到了这个小小工具中做得最好的生产厂家。不单是这个小小的工具他如此好奇,别的事也一样,每一件小事,他都带着好奇去探索,然后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于是一件件小事积累下来,他的知识库越积越丰富。
关键不是这些事有多小或多大,而是这位领导好奇的探索深究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的做法也让我顿悟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何在。自此以后,每遇到有疑问的问题,我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背后的原因,或者延伸了解一些与本事不太相关的其他信息。
如今,看了李叫兽的文章,我有了更多的感触。厉害的人,之所以厉害,并不只是因为他们读过很多的书,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将读过的书化为己有。将读过的书化为己有这一点,其实在很多地方很多书上也有提到,但李叫兽的文章,分析得简单易懂,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经他分析以后,似乎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了。最关键的是,他的分析,好似一把刀,这把刀刚好切中了如我这般广大读者的要害。我们只需针对这些要害,一一对症下药就好。
1 抽象的信息视觉化
在文章中,李叫兽举的几个例子,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个例子,是他看书时遇到一些经典句子的做法。
例如他看到心理学书中的一句话:
“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他说这句话如此之简单,任何人看完、学习完甚至把它背得滚瓜烂熟都不会超过5秒钟。而他却学了很多个小时。
他问自己:“我遇到的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所解释呢?”如果不找出至少5个现象他是不会罢休的。
他列举的他想到的其中两个现象是:
第一点:iPod的文案“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这句话显然比“小体积大容量的mp3”要好的多,因为上面说了“人的大脑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视觉化的信息”,而“1000首歌放在口袋里”就是更加视觉化的信息。
第二点:“理论的传播”也可以视觉化表达。
别人这样说:“只要抓住机会,即使你能力不高,也更有可能成功”。雷军这样说了“台风口上,猪也会飞。”
对于上边的那句引自心理学中的,李叫兽若是没有用他的实例展开来说,我想,我依然是会看了很多遍就忘了,但经他一解说,我看了一遍我就记住了,而且印象非常深刻。“1000首歌放进口袋里”“台风口上,猪也会飞”这样的表达形象且画面感很强。很好地解释了人的爬行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非抽象的信息。
将抽象的信息视觉化,是我从李叫兽文章中学到的第一点很深刻的知识点。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陈清贫老师在讲写作技巧时提到的一点:画面感强的语言易于被读者接受和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学会视觉化表达都是蛮重要的。
2 形成“自动触发”
李叫兽说: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到了某个时刻想不起来应该用什么知识。
而这种提前的设想(将来我可能会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就可以让你形成一种“自动触发”,到了某个问题,就可以立马想到相应的知识。
就好像熟练的司机开车遇到突然状况的时候,不用思考也知道松油门踩刹车踩离合——这些知识已经形成了“自动触发”,可以很容易被应用。
“触发”这个词,第一次记住,是在叶圣陶的《文心》中看到的时候。里边有一段话这么写“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而今,看到李叫兽说的“自动触发”,让我对“触发”的理解又升了一级。要让知识形成自动触发,我们就必须经过很多次的反复练习,演练,经过无数次的提前设想,设想该知识可以怎样运用起来,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经过无数次的提前设想提前得出答案,当我们需要运用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高手之所以厉害,原来是他们早已做好了很多准备,需要调用时只须轻轻触动“自动触发”键就好。
3 深究事物背后的原因
李叫兽说到自己对于模糊的感觉不能容忍,他举了两个自己遇到的很平常的例子。点菜时遇到的菜单,和在武大时看到的一块快递公司贴的提示牌。这两个例子,换做是我,根本不会去想合理不合理,看到了,即便不舒服,过了也就过了。但李叫兽不会,他会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
就像李叫兽说的,大部分人满足于既定的任务和日常的生活,不想去深入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而有一部分人却在别人停止思考、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习以为常的时候,仍然积极地探索答案。我是属于前者的大部分人,而李叫兽是属于后者的一部分人。
就一份令人很不舒服的密密麻麻的菜单,李叫兽深究其不舒服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进而想到了一个心理学试验,引出了一个心理学现象“决策瘫痪”:指选择过多的情况下,人会因为对比选项耗费的过多精力而直接放弃选择。
因为这一次点菜“遭遇”,在一次募捐活动中,为避免别人也面临“决策瘫痪”,他直接写了希望大家募捐的数额,结果募捐的数量大幅上涨。
普通人,谁会想到,一份菜单,竟有这么多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