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一策,不比较的人生(两个孩子的痛点)

◆◇ 两个孩子逃不过的就是被比较 ◇◆

比较,是老大老二始终逃不过去的一道坎。刚出生时,老大五斤八两,老二六斤二两,家人欣喜。

老大嘴细,老二口泼,于是世界运行着不同的加速度。鱼虾和鸡腿猪蹄的不同明显呈现:老大十斤时,老二二十斤,老大二十斤时,老二四十斤,老大四十斤时,老二八十斤……

一个又黑又瘦,一个又白又胖,学习上也有差距。领孩子一出门,不停地看到奇怪的眼神,听别人说“妈妈偏心,光把好吃的给老二吃”这样的话已经听出茧子了。即便不说这个,也一定要问:你俩谁学习好啊?亲戚们见了更多是跟老大说:多吃点,长个啊!更有甚者,明知老大矮,还要跟他们家的孩子比个子,明知老二胖,还要问老二多少斤。

作为寒暄,这些话都没错。但是孩子心里是别扭的,尤其老大,用世人通常的标准,哪方面都比不上老二。

我心堪忧,我心堪忧!

◆◇ 孩子兴趣不同,采取一孩一策 ◇◆

很长一段时间,为了避免孩子受到这样的比较,我几乎去除了所有礼节性的走亲访友。估计也得罪了不少亲戚吧!

孩子在家是开心的,跟同学一起也是开心的,因为她们有很多可以玩的,可以说的话题。

小学时,为了接送方便,从一年级便在一个班一个组,兴趣班也一起报。现在回想起来,我当真是后悔。

同事家有双胞胎,问我上学要不要把孩子放在一起。我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主要原因是放在一起,孩子避免不了被比较。

同事应声道:是啊是啊,有阿姨只是说了一句:姐姐眼睛好大啊!妹妹立马就不高兴了。

四五年级时,孩子上课外班,我明显发现兴趣不同,于是果断采取一孩一策。虽然每个周末车水马龙地接了这个送那个,但我发现孩子真的比以前开心多了,也有信心了。

初中选择学校时,老大老二则果断分开。

老大学校先定,老二挥汗如雨备考时,老大每天自由自在地游泳。

事实证明,一孩一策是我们家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大政方针。

◆◇ 人生不糊涂,人生不比较 ◇◆

孩子们各自有自己的新集体,很少有人想得起,也没有什么机会提到孩子还有一个同时出生的姐妹。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而不是总被另一个人的影子缠绕。

分开之后,因为老大上私立,一周或两周回一次家,孩子们感情更好了,还可以互相帮助。

在我的内心:永远不要让亲姐妹成为竞争对手,那么尽量不要把孩子放在同一环境下。

有一句话说: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你有,而你的邻居没有。

我们的苦痛通常来自于同一环境下的比较,你的同事比你挣的钱多,你的朋友比你更幸福,你的同学考上了而你没考上……

虽然我们会说:我的内心比他丰富,我的境界比他高,我的工作比他轻松……

人生的账,谁能算得清分毫?

囿在“我”中,不能自拨。痛苦失落,纷沓至来。

孩子考完试,我从不问分数,更不问同学的分数。保护孩子,一丝一毫的难过都不希望她有。

但我们并不逃避,通常我不问,孩子都会主动跟我讲她的成绩,讲那道题是怎么样的,讲老师跟她的想法不一样。我通常问:摸住良心,有不该扣的分数吗?

久而久之,孩子回家便会讲哪道题失误了,哪道题扣的冤,哪道是自己粗心了。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孩子对于考试问心无愧,还需要知道别人的分数吗?埋头苦干,也许有一天,惊奇地发现自己挤入好学生之列了。

人生不糊涂,从纷繁复杂到清明澄澈,智慧生存;人生不比较,从小我到无我,悠然自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村上春树有幅经典的照片:在树木繁茂的乡间小道,相貌普通的村上正在面无表情的跑着步。对村上而言,长跑比诺贝尔奖有...
    夏尼克阅读 597评论 0 1
  • 从来没想过若干年后会在上海有这么一场酒,参加的同学有当年的学霸,有高智商的投资顾问,有辗转东南亚挥斥瓜果...
    晚睡晚起阅读 301评论 0 1
  • 荷,死了有两周的时间了。 看根茎还没有完全枯黄,当时没舍得扔,就丢在了露天的阳台上,也没有再去管它。 今晨忽见它已...
    迷糊的谜阅读 320评论 0 0
  • 说实在的,倘若不是真的已经经历了高考,倘若不是惨不忍睹的分数摆在我面前,我根本没办法体会这种麻木的、不会痛的绝望。...
    阿玲啊阅读 9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