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红楼梦》---菊花诗01(忆菊)

文/乔平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薛宝钗和史湘云颇费了一番工夫。最后拟定写菊花诗十二题,咏物兼赋事;限用七律,不限韵脚;只编排题目,供作诗者挑选。

菊花诗的十二个题目:

从《忆菊》开始,再《访菊》,便《种菊》,菊盛时《对菊》而赏,赏到高兴便《供菊》、《咏菊》、《画菊》;菊有何妙处?又《问菊》,菊如解语便《簪菊》,人事虽尽,菊意未足,于是《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残菊》。

这十二个关于菊花的主题,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以想菊开始至菊花再次开败的完整故事。

曹雪芹把菊花诗依附在小说里,寄情寓兴、借菊拟人,把人物的性格、命运等不露痕迹融化在诗中,具有复杂的象征意味。

十二首菊花诗遵循着菊花由盛开而枯败的顺序,正呼应了红楼一梦的兴衰规律,写出了贾府的兴衰,只是那衰落作者不忍心再写了。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里,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

宝钗作了第一首:

忆菊【薛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思、时、知、痴、期入韵。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首联意思是:惆怅的盼望着西风苦苦的思索,只可惜这时候不是晚秋,因不是晚秋季节,即使是水蓼花红了,芦苇花白了,在我心里因没有菊花也如断肠一样哀思。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此联意是空空如也的篱墙边与果木培育基地皆无一点点深秋迹象;弯月透着凄凉的微光,深秋薄霜菊花开的形景唯有在梦里知道。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此联意是念念不忘的思念,心里随着南去的大雁越飞越远;空空寂寂的情绪唯有独坐静听傍晚捣衣击石的声音。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此联意有谁怜悯读懂我这情痴病是因回忆思念菊花而得的呢?寄慰自己只能等到九九重阳节时候,与菊花会见面的。


这首诗里,怅望、抱闷思、、断肠时、空篱旧圃、瘦月清霜等凄凉词汇,体现的是宝钗内心的惆怅与无奈,是后来宝玉离家出走后自己内心的映射。由此可见,薛宝钗忆菊,“忆“得很是辛苦。

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

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但总归会暗示些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话说宝钗湘云二人计议已妥,一宿无话。 湘云次日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说道:“ 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 ...
    仕女簪花阅读 1,774评论 0 1
  • 最近重读《红楼梦》(脂砚斋本),它的好,毋庸赘言;以前算是念过,但只算是以囫囵吞枣形式完成,一,是因为当...
    唐偉濱阅读 1,423评论 0 1
  • 中学时第一次读《红楼梦》,被书中的诗所吸引,便手抄了一本。随着时间的流逝,手抄的诗稿早已不知所踪,今又重读《红楼梦...
    牧风汉子阅读 2,140评论 4 13
  • 在办公室憋屈了差不多一年之后,能量在每天的填表、考核、扯皮中都快耗完了,不出去一趟我简直没有勇气去上班,趁着周...
    豆豆财税阅读 554评论 2 4
  • 以下内容纯属作者个人复盘观点,不对任何人具有操作依据。否则,因它带来的所有因果一律与作者无关。特此严正申明!百度一...
    禅中悟缠阅读 2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