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喜欢上了读历史有关的书籍,特别是读《明朝那些事儿》觉得很有意思,没有那么枯燥无味。
《明朝那些事儿》是作家当年明月(本名石悦)创作的历史通俗读物,以1344年至1644年明朝三百年历史为主线,融合史料与小说笔法,生动展现帝王将相、市井小民的命运。
它的叙事风格以白话文和幽默语言重构历史,如将朱元璋创业比作“职场逆袭”,靖难之役类比“黑帮火拼”。
书中聚焦了官场政治、战争策略、帝王权术,并穿插经济制度与人伦道德的解读。其对人物刻画:海瑞、张居正、戚继光等人物形象鲜活,如海瑞被描述为“把道德当饭吃”的清官。
《明朝那些事儿》全书共七部,按时间顺序展开:《洪武大帝》:朱元璋从乞丐到开国皇帝的历程。《万国来朝》:永乐盛世与郑和下西洋。后续分册:涵盖土木堡之变、张居正改革、明末衰亡等关键事件。
这本书也被誉为“让历史活过来”的通俗史典范。
距离读完这本书也有一年多了,当时没有及时写读后感,现在再书写,仿佛这个读书笔记就没有了灵魂,只记得当时感叹了一句:“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仿佛微不足道。”
古代帝王将相无论如何功高或腐朽,终将成为历史,有些人名垂千古,有些人为后世所唾弃。明朝历代皇帝的名字,如果不特意去记,真的说不上来。而我们会对那些作家,哲学家的名字比较熟悉,比如格物致知的王阳明。
明代文学成就也斐然,涌现出众多影响深远的作家,涵盖散文、小说、戏曲等领域。
一、散文与诗文大家
归有光(1506-1571):号震川,明代散文巅峰代表,主张“唐宋古文”,作品如《项脊轩志》以情感真挚、叙事生动著称,被誉为“明文第一”。
杨慎(1488-1559):明代三才子之首,博学多产,著作达四百余种,词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广为流传。
唐宋派:包括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反对“文必秦汉”,推崇韩愈等唐宋八大家,推动散文革新。
二、小说巨匠
吴承恩(约1500-1582):创作《西游记》,以神魔小说影射现实,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并称“四大奇书”。
施耐庵(1296-1371):元末明初人,与罗贯中合著《水浒传》,开创英雄传奇小说先河。
三、戏曲与通俗文学
汤显祖:明代戏曲大师,代表作《牡丹亭》被誉为“临川四梦”之一。
冯梦龙:编纂“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推动白话短篇小说发展。
四、其他重要作家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辅佐朱元璋开国,诗文兼具军事与哲理。
文徵明:以《西苑诗》闻名,兼擅书画,为“吴门四才子”之一。
明代文学虽整体质量逊于唐宋,但通过雅俗交融的创作实践,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脑海里又在浮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在书中与历史中的人物对话,才能够让自己明白,自己如同尘埃般渺小,所以也许只有文字,能让自己的思想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