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之有效地运用鼓励

        昨天重点读了《正面管教》的第7章:有效地运用鼓励。

        作者一直强调,孩子任何不恰当的行为,实际是在暗示他没有归属,并且他对如何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持有错误的信念(不良行为的四种错误目的:过分寻求关注、追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如果一个孩子直接对你说,我想要归属,可能大人都会怜惜地将其抱起,付出时间和精力给孩子足够的爱和陪伴,让其拥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但是当孩子通过不恰当的行为来表现这种归属感的需求时,大人往往被其行为现象所激怒,从而忽略了孩子深层次的需求,直接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来教训他,“给他点颜色看看”,让孩子本就匮乏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缺失更多。

        我们需要一直牢记: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时,他们才会做的更好。感觉好的孩子,是不会有不良行为的。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当孩子发生不恰当的行为时,大人如果能够克制自己的“原始爬行脑”,冷静下来运用鼓励,我相信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鼓励?归纳作者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着眼于孩子85%的优点,暂时忽略15%的缺点。我们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如果我们一直强调孩子的缺点,孩子自身就会向着缺点发展,并且愈来愈难改正;如果我们一直强调优点,孩子就会表现的越来越好。

(2)努力发掘,将不良行为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比如,有的孩子玩了玩具后不就是不收拾,而且不服从老师的指挥。可以让这个孩子去帮助更小的孩子整理积木;孩子上课不听课,鼓动别的孩子喧闹,可以让其帮助老师辅导同学功课或是檫黑板等来代替惩罚。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感觉更好。

(3)当孩子们做出了什么不负责任或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做一些能让对方感觉好起来的事情,以此作为弥补。做出弥补也是一种鼓励,它能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增强自我价值感。比如,孩子打碎家里的花瓶,让孩子通过帮妈妈做家务来弥补。

(4)与孩子拥抱。对,就是在孩子生气尖叫、闹腾、寻求关注时,让孩子给你一个拥抱,仅仅两三分钟的拥抱,就会缓解你和孩子情绪上的冲动,让孩子找到归属。如“游戏力”里所描述的:注满你和孩子爱的杯子。

        除了运用鼓励外,安排“特别时光”也能很好地让孩子找到归属。“特别时光”要求父母与孩子一起约定时间,推掉所有其他的事情,与孩子独处,彼此分享快乐的事情或感受。在“特别时光”里,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被珍视,被全心的爱填充,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得到极大的满足。这种亲子的“特别时光”,即使只有短短的10分钟,也能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感受到对彼此的需要和共存的快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 期 解 读 本 期 解 读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
    饮水思源806阅读 8,602评论 3 13
  •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管教”这个词常常被误用。很多人把“管教”和“惩罚”划等号,或...
    Sting阅读 6,223评论 0 2
  • 半夜12:38分,在床上听着音乐,清新,舒缓。我不是什么大神,我不懂什么高深的量子力学,也未曾了解过春秋五...
    只是不想说话阅读 1,267评论 5 2
  • 下班路上,碰到以前的学生,带着伞,说是下雨天出来迎一迎父亲,照往常一样闲问了一句:最近在干嘛?他说在打工...
    暖暖的南极阅读 1,89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