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规定了一些比较具有语义化的图形元素(下称图元)用于程序流程图,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3 必修》中亦被称作“程序框图”通常是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详细设计阶段用于表达算法的工具来使用。其包含七个图元,如下表所示:
图元名称 | 功能说明 |
---|---|
起止(终端)框 | 表示算法的起止 |
输入、输出框 | 表示对于系统而言的输入或输出信息 |
判断框 | 表示逻辑判断,即分支结构,内标条件,出口处须标识 Y 或 N 以分别表示条件成立与否 |
处理(执行)框 | 表示程序的处理过程,可为某一相关算法的具体步骤,如赋值和计算等 |
流程(连)线 | 连结其他图元,表示执行次序或数据流向 |
连接点 | 连接同一幅程序流程图的不同部分 |
注释框 |
参考文献
-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3 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7:6.
- [2]姜楠,马蕾.软件工程技术与应用[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2018:136.
- [3]谭浩强.C 程序设计(第四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22.
- 一个简单的画程序框图(流程图)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