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唤醒——听李健唱歌

        坐在书桌前,反复听着李健改编的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清亮的嗓音、动人的旋律,再配上绝好的歌词,想到自己的父亲和父辈们艰难的生活,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儿子躺在我怀里 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 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 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邻居家 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 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 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 狠狠给了自己两拳
……

        不是李健把我唱哭的,他用旋律和歌词唤起了我对父亲和那一辈人的记忆。我的父亲是能干的,可在改革开放(农村单干)前是无奈的,老的弱,小的多,把父亲压得喘不过气来。父亲的坏脾气就是在那时养成的,看似凶恶、冷漠、不近人情。

这是那一辈人 留下的足迹

几场风雨后 就要抹去了痕迹

这片土地曾让我泪流不止

它埋葬了多少人 心酸的往事

        从一个人的故事唱到一辈人的艰难,这是时代的挽歌,也是集体的记忆。父亲在农忙时节,凌晨一两点要耕地,早上要正常去砖瓦厂上班,回家之后插秧种地;两三块钱的三姐热水壶事件和大姐的秧绳事件,父亲暴躁的不可理喻,也许正是生活不易的时代密码。当我开始明白父亲的艰难,已经是成年之后的事了。

        教育,正和听歌一样,唤醒孩子们的已有记忆,让孩子在已有记忆里悲欢离合,所以真正意义上有学习的课堂,一般都是比较安静的。

        所以我特别喜欢这种性格,这种课堂,“沉静而不觉其寡言,因为一举一动都在说话。偶尔兴奋了,说一阵子,你会感到很新奇,想到他平常不肯多说,真可惜——而他又停了,不好意思了”(木心语)

        这就是李健,也是李健的歌。他的性格、曲风,全然一致。这样的人品,即使不写歌,我也认他为艺术家、好朋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