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将近,困意涌上来时,正准备洗澡睡觉。忽然想起文质老师说的——再忙,也要抽时间亲自接孩子。一来是护她周全,二来,那是独属于彼此的交流时光。就像姐姐傍晚时念叨的,盼着没晚自习的妈妈能在学校等她,一起走回家。
迅速洗漱完,21:10 喊林先生出门。他起初疑惑:“姐姐不是骑自行车吗?”“她期待着呢,见了我们肯定开心。”他又补了句:“那明天不接,岂不是要失望?”“明天我晚自习,正好陪她一起回。”林先生没再多说,起身就走。妹妹蹦跶着跟上,她向来爱凑这份惊喜的热闹。
电动车迎着风跑,妹妹坐在前面喝奶,小声吐槽:“爸爸屁股太大,我都没位置了。”我随手拍了张夜色里的照片——总怕记忆会褪色,但这些瞬间像路灯,能给往后的回忆镶上金边。
校门口早已停满电动车,没人指挥,却在禁停的广场上排得整整齐齐。家长们的“接娃心切”,也是一种无声的默契。人潮一波波散开,终于看见姐姐骑着车出来,隔着教工汽车,她一眼就望见了我们,咧嘴笑开:“你们三坨怎么来了?”说着就引我们从停车棚绕,避开拥堵的车道。
顺路去看了舅妈租住的地方,返程时,穿白运动服的她骑着心爱的白自行车,心情藏不住,边骑边夸“好骑”,还回头问我要不要试试。到家我问她开心吗,她没正面答,只嘟囔了句:“你们两坨怎么突然去了……”
这孩子从来不让人担心,适应新环境快得不用缓冲。每天放学回家,嘴就没停过:评头论足校长和各科老师,分享当班长的琐事——比如今天班会,班主任没说“上课”,她没喊“起立”,被开玩笑是不是“孤立”老师。她认真地跟我说:“妈妈,校规写了要老师先喊‘上课’的,我晚上得再去问班主任。”
真是初生牛犊无惧无畏。愿她永远带着这份“觉得课堂时间飞快”的愉悦,好好享受这三年初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