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非遗博物馆,寻踪即墨花边技艺

探秘非遗博物馆,寻踪即墨花边技艺

为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推动非遗传承与教育创新实践,7 月29日,“雅韵寻踪,艺脉传新”队员来到青岛瑯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探寻非遗之旅,旨在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后续开发特色课程、助力非遗保护与活化积累宝贵素材。

青岛瑯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3A 级景区,馆内珍藏着众多承载着青岛地区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的非遗项目,其中,即墨花边技艺作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吸引了队员的目光。即墨花边是一种精湛的抽纱刺绣工艺,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2009 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设计精巧、针法多变、图案美观著称,展现着当地匠人的高超技艺与独特审美。

队员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即墨花边的专题展区。展柜里,一幅幅精美的即墨花边作品令人叹为观止。有细腻典雅的台布,上面的花卉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微风拂过便会轻轻摇曳;还有造型别致的窗帘,通过复杂的针法编织出几何纹理,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那细密的针脚、精致的花纹,无不诉说着即墨花边技艺的独特魅力。工作人员介绍,即墨花边的制作工序极为繁琐,从图案设计、挑花、镶边到拼接,每一步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十足的耐心。仅挑花这一环节,就包含了几十种针法,匠人需根据图案要求灵活运用,才能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独特的质感。

随后,队员有幸与即墨花边技艺的传承人张老师进行了交流。张老师从事即墨花边制作已有四十余年,她感慨地说,尽管即墨花边有着辉煌的过去,但在现代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这项传统技艺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年轻一代对其兴趣缺缺、传承人青黄不接等。不过,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组织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即墨花边;另一方面,鼓励传承人进行创新,将即墨花边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开发出了如时尚披肩、创意饰品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次在青岛瑯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探访,让队员对即墨花边技艺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他表示,未来计划将即墨花边的故事和制作工艺融入到特色课程中,通过图文展示、视频演示以及邀请传承人现场教学等方式,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深入了解这一非遗项目。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吸引更多人关注即墨花边技艺,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即墨花边这颗非遗明珠在新时代继续绽放璀璨光芒,让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代代相传。


撰稿人:李轩本

“雅韵寻思,艺脉传新”实践队

指导老师:刘兆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