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异端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的一个黄昏,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来到刘邦庙门前,求见守庙官员,说有要事相告。
这个学生一脸神秘,从怀里掏出两个铜盒,交到守庙官手里,来者声称自己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后就发现身边多了这两个盒子。守庙官员打开盒子一看,一个盒子里装着一幅图,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个盒子里是一封信,《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守庙官员大吃一惊,这原来是上天和刘邦的神灵写给王莽的信,大致的意思就是说他是真命天子,要他立刻即位,改朝换代,这道符命以不容分说的口气,规定了他即位的时间,甚至规定了新王朝的年号。守庙官员不敢怠慢,连夜将这两个盒子呈到王莽面前。
此时已过子夜时分,而王莽丝毫没有睡意,在房间里来回的走着,不时拿起这道符命端详一下,他被这个突如其来的事情打乱了阵脚,他没有理由置这道符命与不顾,他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决定。
他当然知道这道符命是假的,至少让人怀疑,最可疑的一点就是“刘邦”在书信中向他推荐的十一个人中,有八个是他的亲信,而另外的三个人,分别叫王兴、王盛,还有这个献符人——哀章!这太容易引起他的联想了,而他决定不再深究,他知道这是民意,他也在期盼着这一天。
此时的他需要冷静,他徘徊在偌大的未央宫大殿里,一遍又一遍的摩挲着象征着皇权与地位的图腾,一遍又一遍的凝视着从全国各地送来的,带有天命信息的奇石。面对这些奇石,他不禁想到了临淄县昌兴亭亭长辛当,辛当上书道:他梦见天公告诉他“摄皇帝当为真”,为了表示神异,亭中当有新井。辛当早上起来跑到亭上,果然发现了一口新井。
这些让他凝视许久的奇石,就是随着辛当的奏章,一起来到未央宫的,奇石运到当天,王莽前去观看,突然天风大作,尘土弥漫,狂风过后,奇石前出现了铜符锦帛图,上面写道:“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
面对上天的催促,他对这两件事情进行了联想,他需要思考,他现在已经是“摄皇帝”了,他不能太急,毕竟这个天下姓刘,自己只是个外戚,他需要走一步,停一停,逐步消除掉可能出现的不满因素,让天下的老百姓慢慢的适应改朝换代的现实。应该说,王莽在这一点上做的相当高明。可是他的亲信和一些带有投机目的的人们似乎等不急了,他们用各种方式催促着王莽尽快的改朝换代、拜将封侯。
打开今天的历史教科书,在评价王莽这段仅用四个字就概括了他的一生——“王莽篡权”。历史歉他一个公正的评价,不错,他是“篡”了,在风雨飘摇、乌烟瘴气、外戚干政的西汉王朝,谁能管的上天下百姓的死活?权贵阶级肆意挥洒着他们的欲望,谁又在意寒门学子的未来与道路?
是他,王莽!目睹了权贵阶级的腐朽,体会过人间冷暖辛酸的王莽,他是百姓的希望,是寒窗学子的希望,如果他姓刘,他甚至是大汉王朝的希望。
初露锋芒
我们先不讨论王莽篡权这件事,先分析一下王莽这个人。假设你是王莽的同事,你俩在同一家企业任职,我敢说王莽一定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假设他是你的上司,那他一定是个好领导。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我们检验一个朋友的标准,首先看他这个人孝不孝道,如果这个人不孝,那只好与其拜拜,因为连自己的父母都交不下的人,怎能真心待你?
而王莽简直是孝道的模范,在过去的中国人看来,孝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一个人孝顺,就意味着他会遵守秩序,忠于国君。从这个逻辑出发,中国人创立了幼稚的社会赏罚机制,那就是把官位最为德行的报答,就是人们常说的举孝廉。
这是因为王莽的孝道,他才进入了王权阶级的视野。汉成帝阳朔三年(前22年),大司马王凤病重,毕竟是自己的叔叔,王莽得知这一消息后,赶赴王凤府中前去照顾,亲自给王凤试药,端屎端尿,从无怨言。这让弥留之际的王凤感受到了最需要的亲情,而自己平日提携起来的子侄,从小娇生惯养,谁能吃的了这份苦。不要说收拾秽物,就是来探望也是待不一会儿就匆匆离去。
相比之下,王凤不禁对自己以前对王莽的无视而感到后悔不已,弥留之际,王凤郑重的把王莽推荐给太后,要求多加关照。不管怎么说,王莽早年的温良恭谦出自天性,并非伪装。他要凭着自己的道德资本,战胜平日里对他无视的人。这是他唯一的优势,他不得不发挥到极致,他要通过良好的品质获得人们的肯定。
他是皇权的至亲,这一社会关系使他拥有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潜在优势,一旦机缘巧合,优势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现实利益。
终于,这个机会来了……
根据王凤的遗愿,朝廷任命王莽为黄门郎,类似于今天的门卫。官虽然小,可他毕竟踏入了仕途,他也不嫌弃,在工作岗位上踏实肯干,不久就得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好评。这让王太后不禁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几乎差点被自己遗忘的侄子,居然拥有这样的影响力。老谋深算的王太后立刻看到了王莽的价值,她要利用王莽挽回王氏家族不佳的名声。不久王莽就被提拔为射声校尉,进入了中级官员的行列。
利用我吧!尽情的利用!能被利用说明我还有存在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王莽奉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比起他那些纨绔的堂兄堂弟,王莽的品质得到了又一次的升华,他的道德热情被进一步的激发,他重复着自己的成功经验,即使俸禄不多,他也会倾囊相助别人,特别是自己以前的同学和朋友。
王太后笑呵呵的看着自己的侄子,轻蔑的注视着朝中的文武百官,你们看看,这是我们老王家的人,不错吧!
在道德逐渐沦丧的西汉末年,空气越是污浊,人们越是渴望清新的空气。显然王莽给腐朽的王朝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清新,他倾其所有,为自己长兄的遗腹子操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可谓仁!席间多次挂念母亲,一连几次服侍母亲用药,可谓孝!他继任大司马后,努力扭转腐朽的朝纲,致力于百姓安居乐业的工作,可谓忠!为了推行“限田令”他带头把自己的土地分给穷人,扭转社会的奢侈之风,自己节衣缩食以身作则,可谓义!
请问这样的仁、孝、忠、义之人,是不是一个好朋友?是不是一个好领导?
命途多舛
正当王莽在大司马的位置上干的风生水起之时,正当以王莽为首的政府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之时,正当整个下层社会欢欣鼓舞、以为天下大治正当来到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化导致这一切都成了泡影,汉成帝死了!
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王莽上任不到6个月,成帝去世。由于成帝无子,诏定陶恭王子继承帝位,是为汉哀帝。
哀帝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搞自己的裙带关系,他违背礼仪规定,擅自尊自己的祖母傅氏为恭皇太后,与王政君并尊。并在宴会时,把傅太后的座位与王太后平等安放。
这可气坏了一直恪守孝悌的王莽,这完全不尊礼法,王莽大声的严厉斥责太监:“定陶太后藩妾,何以得与至尊并”。言外之意就是:你是皇帝,你牛X,但你也是个庶出,还想和我姑姑平起平坐,你丫太膨胀了吧。
这样一来,王莽虽然维护了礼法,但是却得罪了新皇帝,傅老太太也被气的够呛,同年七月,王莽被免职,回到南阳封地闲居,在集权政治中,每个人的政治生命都是脆弱的。这一年,他39岁。
在闲居的的日子里,王莽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自己:要做改天换地的圣人,要做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他就不能按照常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得把自己变成刀枪不入的超人,变成超越世俗情感的神,这样才能承担起挽救天下的重任。天理和人欲的交战中,后退一步,就前功尽弃。
现实逼迫他不得不这样思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刚刚即位的汉哀帝,他搞裙带关系这个事咱就先不说了,毕竟可以理解,谁还没有个三姑四舅八大姨啥的。
可这个汉哀帝竟然荒唐的搞起了同性恋,喜欢上了一个叫董贤的侍从。行!谁让你是皇帝,你搞同性恋也行,可他竟让废弃了王莽的“限田令”,一次性封赏给你董贤二十万亩土地。好吧,也可以,废禁令、封土地这事也勉强忍下了。可汉哀帝居然又任命毫无执政经验的二是二岁的董贤为大司马,而这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意,汉朝的衰败在哀帝的手中到达了极点,他使汉王朝丧失了仅有的一点人心,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面对这样的王朝、这样的皇帝,假设你是王莽,你怎么办?评价他怎能用一个“篡”字总结!如果说他这一生有什么污点,那就是他赐死了他的儿子,注意,我这里用的是赐死,而不是杀死,很多历史爱好者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把王莽形容成一个杀光自己儿子的恶魔,这是不对的。而我刚才说的“污点”也不太符合详实,与其说是污点,不如说是一种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王莽赋闲期间,一边不动声色的观察着长安城内光怪陆离的闹剧,一边平静的读书养性。这时,家里传来了一件意外的事,他的二儿子失手打死了一个奴隶。当时的豪贵人家,每家都有几百名奴隶,而奴隶跟牛马一样,可以公开买卖,没有人把奴隶当人看,失手打死了,官府罚几个钱就了事了。而王莽却不这样看。“天地之性人为贵”,在儒家看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奴隶制度本来就是不合理的,奴隶也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权利。
经过痛苦的权衡,王莽命令王获自杀以谢罪。
只有这样,他才能维护世界观的统一,而且他下意识地认为,这样一来,定能引起轰动,引起百姓的信赖,为了心中的报复,他只有牺牲自己的儿子。
作为一个政治家,并不代表他的感情是浅薄的,在做这个决定之时,他也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煎熬,好几次在不眠的夜晚他都差点反悔,可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时,他便又一次的勇往直前,最终,他的儿子自杀以谢世人。
可以说,王莽的目的达到了,他得到了空前高涨的人心,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拥护,但他并不开心。
而这一次,上天也对王莽露出了笑脸,还没等王莽为重新获得权力而进行更多的努力时,汉哀帝突然去世,他又重新回到了权利的顶峰。
大汉王朝在王莽的领导下继续欣欣向荣,王莽执政五年后,朝臣又总结王莽的政绩,说他的德行为天下纪,他的功业,为万世基,提议加封“九锡”。九锡是九种极为尊贵的物品,加九锡,就意味着取得了接近皇帝的地位。
消息传出,不长时间内,朝廷竟然收到了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的上书,支持给王莽加九锡。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的上书意味着什么呢?西汉末年,全国人口不过数千万。其中绝大部分是文盲。而在长安附近,能够上书的知识分子加起来也不会比四十八万多多少。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有能力上书的百姓,都参与了此次行动。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王莽终于当上了皇帝,有人说他是穿越到古代的人,因为在他执政期间颁布的法令,没有一条不是对的,只可惜太超前了,在这里我对王莽的法令不做过多的细说,只希望我们在评价历史时,能够有一些客观,存在一点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