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这是许6569    365日小能熊写作计划第66篇文章)

一,遗传对个体的影响

1,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2,遗传的意义

第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并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态度,道德品质等,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的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成现实。

第二,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三,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成熟的概念: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2,成熟的意义: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和限制。此外,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环境的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第一,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第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第三,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时,总是选择那些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环境因素。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方向,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它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去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是一项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门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两种不同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功能。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性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