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五):细解“脱虚向实”

文/命若琴弦

前面我们指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质性定调“稳中求进”,稳当然不用多说,前年四年的“发文件、列清单”改革推行起来成效不彰,且产生出许多新问题。虽有施工图,但未完全清楚施工步骤,难免处处掣肘。这种情况下,继续强推改革任务已意义不大。反求诸己:经济下行,预期错位,相互叠加,已经到不得不叫停“列清单、发文件”,转而踏实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地步。

如前面所指,应对当前经济局面,定调“稳中求进,脱虚向实”就是大刀阔斧的改革缓一缓、稳一稳;抓紧时间“去杠杆”,把钱往实体经济引流。“三去一降一补”中的“去杠杆”才是2017年的核心工作。

一、什么是“杠杆”?

对“杠杆”这里给一个比较简单的解释。我们知道企业从银行借钱出来进行生产,例如购买原材料、招募工人等等。假设原材料购买需要80元,出售价格100,那么毛利20元的价值,也是在生产中被创造出来。

但是大家可能没注意到,既然企业家精神让生产多出20元的价值,难免现实当中流通货币就要增加20元,才能辅助将20元的创新价值交换出去,进入经济循环体系。货物没有卖出前,这80元借款就是杠杆,手里0元,借来80元,做成100元钱买卖。

二、什么是“流动性”?

假设货物顺利有买有卖,那么经济运行中就需要新增20元的货币辅助交易。否则很难经济体的运行就很难维持下去。央行开始发挥作用,印20元加入流通体系,上、下游企业买和卖循环得以继续。反过来想,如果那个作为上帝的央行没有多印出来,协助进行交易创造价值多出来的20元,就会出现所谓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现实当中企业闪展腾挪,会用商业票据贴现这些手段,为各种买卖进行提供流动性,甚至极端的情况时出现白条子,或者易货贸易,或者引入其他辅助性的货币,抵消货币不足对市场上交易的影响。

三、为什么要“去杠杆”?

具体想一下,如果没有确定可以生产的项目,从银行借来的80元找不到可以生产的产品,那么这80元该怎么办呢?如80元又被借给其他人,找其他的项目进行投入;之后,如果再拿到80元的人找不到项目,还是继续空转怎么办?

即便没有多印钱,只要贷出来,找不到合适的项目,不断换手空转,80元流转的次数越多,积累下来的利息和财务费用却越来越多,每一家都需要向上家承诺利息和相应费用。

现实中,实体经济因流动性不足,会出现挤兑崩塌;相反情况是,大量资金在实体经济以外循环,同样十分危险。所以“去杠杆”就是“脱虚向实”,“脱虚向实”就是“去杠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 最大宏观对冲基金创始人Ray Dalio如何描述经济运行 作者背景: Ray Dal...
    袁鹏_ee05阅读 4,365评论 0 2
  • 我也曾如他所言, 将自己化作千百碎片, 吹散在风里。 不过后知后觉 你来过。 你曾轻轻地来过, 拂起一片落叶, 然...
    超然物外1阅读 981评论 0 0
  • 一早起来,空气中带着青草的气息,又下雨了。 对雨天总有点不甚欢喜,冷冰冰的雨水打在身上,太凉,湿哒哒,粘糊糊的,让...
    海芋骥频阅读 88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