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三次更新《阅读笔记》系列,曾经一念之间的想法到现在好像已经发展成为我继续读下去的动力来源了。但回想这些年,阅读真正给我带来了什么,我竟语塞。
曾为了速度、功利、装书架而去阅读,后来才发现,盲目的行为并不会给我带来真正有意义的思考,反而会造成一种“你看上去很用功”的假象,没有真正的带着思考去阅读,因而作者们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在抬手翻页之间,永远尘封在你认为已读的油墨里。
“我”与“阅读”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我在利用书籍,还是出版社在利用“我想要用功”的这种心理?阅读这个行为只是让我看上去还不错,还是我通过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以上是我在2019年面对的重大课题。2019年是令人感慨的一年,有令人激动万分的时刻,也有沉入谷底的窒息,我都经历了,但这又能怎么样呢,课题第一部分我找到的参考答案是:我还是我,人间很值得。
1. 《蔡康永的情商课:为自己活一次》我们通常说的“我”到底是谁
这本书,我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一如蔡康永在《奇葩说》节目里面的说话的样子,在读的时候,会觉得蔡康永就在你耳朵对你吴侬细语,就算在某些章节你可能持怀疑态度,这把温暖的刀照样会刺进你的心窝。
“为自己活一次”一个最核心的理论是“自我情绪管理”,如何让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对应出最本能的情绪反应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技能,而不是“用三年学习说话,用三十年学习闭嘴”,任何情绪,包括快乐、害怕、难过、悲伤、愤怒、忧郁等等都没有正负面之说,只是在不同的情景下如何使用罢了,因为,这些情绪都是祖先们留给我们宝贵的技能。毕竟如果没有“害怕”这个情绪的话,我们的祖先可能早就死在狮子嘴里或者鳄鱼嘴里了。
我们活这一遭,是来感受生命的,所以生命里自带的天赋,就请尽情享用吧!
2. 《今日简史》面对21世纪的重大议题,解决方案仍在“我”字上
至今仍然能记得早年《人类简史》给我带来的震撼,相比之下《今日简史》给我的感觉有点low了,还好是《简史》三部曲的最后一个部,不然就算再有《简史》系列我估计也不会再读了,尤瓦尔·赫拉利已经被出版社压榨空了。
《人类简史》人类生活在共同虚构的故事中,《未来简史》人类将如何被破环的故事,《今日简史》明天已经没有我们啥事了,冥想吧~
调侃归调侃,回归到书籍,不得不佩服作者强大的知识储备量(以色列人的人均阅读真的不是吹的),本书从历史学、人类学、基因学、生态学等等众多方面探讨了21世纪人类正共同面对的问题,但后来一下,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不对,只是和现在的我没有什么关系,未来就没有那么好说了,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像个人,或许在未来数据纵横的时代中,才有可能获得一席残喘之地。
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这是我用铅笔在书上做笔记最多书,没有之一。
基于是手记还是小说这两个角度的不同,此书在网上的评价两极化很严重,网上争论喋喋不休,我却看得不亦乐乎,我怎么都没有发现网上在争论的点呢,最后我得到一个结论:一个傻子不需要知道,傻子只用负责快乐。毕竟天才们的世界里无法容忍疯子,他们都是彼此的天才,也都是彼此的疯子,我在中间当个傻子感觉也挺好的。
抛开这本书的杜撰成分不谈,书中出现的知识点其实已经够我喝一壶的了:绝对四维生物、量子力学、心理学、佛学、宗教、符号学、预言等等太多令我好奇的事物了,所以书里有没有疯子对于我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这个世界辩证统一,孰是孰非这些都是薛定谔的猫。
真理属于人类,而谬误属于时代。
4. 《死神的浮力》生死的决定权在自己手中
中西方文化中,“七”都是一个神秘的数字。汉文化讲究“七步成诗”、“七言七律”、“七情六欲”,西方人讲究“Lucky7”、“礼拜七”,古巴比伦人讲究“七曜”(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佛学讲究“七七四十九天”,音乐讲究7个基本音级,神奇的是就连彩虹都是七色的。
而在这本书里,七,成了死神考验山野生死的期限。面对丧女的事实,在短短的七天之内,山野神奇般的经历了愤怒、紧张、无力、妥协、释怀、温情等种种情绪,这些是复仇该有的情绪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从在死神引领下的山野的反应来看,面对即将失去的生命的时候,那个握在自己手心的,才是属于自己的命运,千万不要等到离别时还没有办法醒悟自己一辈子在为何而活着,虽说多少会留下遗憾,但有些生命或许就是不完整的吧。
5. 《人类群星闪耀时》当历史节点冠以浪漫之名
我承认是被书名所吸引的,因为诗意。
茨威格在锁定历史画面时角度是那么的不同。
纵观人类史,可以看作是一部征服史,征服自然、征服国家、征服海洋、征服极点、征服人民,茨威格就是把这历史的镜头对准了这些个征服的瞬间,利用诗意,完美将历史恢弘再现。
群星之所以闪耀,想必是无论何时,它都会使人饱含深情地期待下一次属于人类的新星再次闪耀吧!那是属于人类的力量。
6. 《尸语者》鬼手佛心
曾几何时,我们早已学会从参考答案中找寻现有的参考答案,而忘记了真相。
这是病态教育下我们的思维定势,这里不讨论。这本书教会了我,真相得来的不易,它存在于污秽、肮脏甚至腐肉之中。对于凶案真相更显重要,也必须需要真相,总得有人要在血腥和腐肉中找到它们,这群人,我们称之为:法医。
全书围绕一系列案件进行,抽丝式介绍了在不同作案手法下尸体呈现的不同特征。死者为大,在法医的世界同样成立,但在尊重死者的前提下解剖尸体,还原事件真相才是让死者可以瞑目的行为。
他们有双魔鬼的双手,却有颗佛祖的心。
这本书开启了我对法医解剖手法的好奇,因而2020年的备读书单有了更新。
7. 《2001:太空漫游》 人类面对天空时都会渴望拥有翅膀
是《三体》对我打开了科幻小说的门窗,但对刘慈欣来说,是《2001:环游太空》打开了他对科幻的新世界。
有人说,科幻是对现实科技的指引,我想并不全对,科幻应该是让人们拥有一种新的思维去面对我们的将来的生活,很多在小说中出现的情景到如今确实实现了,可是有些技术仍然是梦,这是科幻最迷人的地方。
我不敢用力去读,生怕打碎“时空瞬移”、“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地震预测”这些美丽的梦,有些可能永远不会实现,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能想到这些才是我们人类之所以称之为人并应以骄傲的“想象力”呀!
8. 《摄影去了大街上:闲话世界经典摄影》最美的画面就该配以回忆
我见过最美的画面就是:站在一处人工仿古建筑物前用iPad照相的样子。之所以美,是因为这个画面足够讽刺。
不能不说作者的写法有些过于随性,甚至有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突兀的比喻,让正在读的读者不知道配以什么表情才好,但想到作者也是在尽可能的解析摄影,多少有些释怀了,毕竟摄影这门艺术和绘画一样拥有很强的主观性。
回到摄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镜头进行记录,单反、手机甚至iPad,这些行为没有错,可是我不敢保证,他们下次再看这些照片是什么时候,或者还会不会再看,如果仅仅只是因为景物的美用镜头记录,无可厚非,但涉及人的感情时,我更希望是用“眼睛”这颗镜头去记录。
9.《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世上最孤独的复数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与其这样说还不如说是:有了女人又失去女人之后的男人们。
《圣经》告诉我们,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可当有一天这根肋骨彻底摆脱母体拥有了独立了人格之后,对于男人们来时是莫大的惩戒。村上似乎就在这个视角上写出了被女人抛弃之后的男人们,他们的处境,在被女人抛弃之后,他们应该是羞怒还是应该慌张,或者成为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没有了性,没有了爱,被这根肋骨带走的应该还有灵魂吧。
全书最爱的章节——《木野》。
10. 《我的塞克洛斯》沉浸在荒诞奇谭中
在《胚胎奇谭》之后,对这类书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但是很快乐。
此书为《胚胎奇谭》姊妹篇,惊艳程度可能受边际效应影响而有所减弱,但阅读体验丝毫不减,至今那个独眼巨人、某海边的翡翠戒指、长着方形头颅的孩子们、削鼻寺的密室逃脱以及汲水箱的下落,这些情节仍然历历在目。
因侧重点的不同,每个短片都会借奇谭之名讲述一个道理,又或者纯粹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这些都是看作者的心情的。毕竟谁会把奇谭当作《百科全书》去读呢?哈哈哈,等等不许笑,方形头颅的孩子们好像走过来了... ...
11. 《100个基本》 你的日常基本
“基本”组成了这个世界最小的单位。
钢琴拥有基本的88个键,这些错落有致排列的黑白键组成了余音绕梁的音乐;美术拥有基本的三基色,组成了琳琅满目的绘画,工业拥有了基本的零件,组成了各种类似汽车、轮船的工业品,那么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呢?
作者运用岛国人民特有的细致为你列举了,你生活中的日常,当然这些是最基本的基本,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基本”。
12. 《新参者》比起真相,动机呢?
没有什么是比一晚读完一本书更畅快的事情了。
一连串看似无关紧要的剧情发展,最后被穿成一条完整的线,抛开小说的剧情不说,这是作者对自己笔下的功力的一种超强的自信,同样的自信出现在《解忧杂货铺》中。
同样与《解忧杂货铺》相同,此书没有高深的作案手法,没有抽丝拨茧的现场推理,解谜的核心在于:亲情。不管你本格主义如何嘲弄,这样的手法就是会让读者会心一笑,然后眼角微湿。
所以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作案手法并不会是侦探们研究的方向,动机才是。
13. 《为什么是以色列》三维犹太国
再此之前,我对以色列的认识停留在以色列人均阅读量上面,而今发现,以色列并没有这么简单。
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创造的神话,这本书从历史出发努力试图还原犹太民族的古往今来,已经伟大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如果《人类群星璀璨时》是个人英雄的篇章,那么犹太复国运动则是一支波涛汹涌的民族史歌。
但是不足之处是,复国运动与历史上的犹太民族的故事没有提及太多,更多是以色列与周边国家摩擦的事件,如果你好奇的犹太商人,希特勒坑害犹太人这些故事,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失望。
14. 《白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新华字典》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新华字典》”是读完这本书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没有为什么,或许是《新华字典》带来的心旷神怡的安全感——原来我也读过这本书啊,哈哈哈。
白岩松,是我敬佩的一位知识分子,至今不用微信,为数不多感直面抨击黑暗的新闻人。很多人说他是用鸡汤在洗脑这代年轻人,我想说的是,至少他在行动,相比无脑乱喷的爱国喷子,他总是试图在用实际行动让这个国家的变好,哪怕这个力量很有限,但至少他是在用行动爱国,而不是过过嘴瘾的键盘勇士。
“我用嘴活着,也活在别人嘴里。”
15.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我一度也是这样的状态,可能没有资格成为人吧,成为宠物至少惹人几分疼爱。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面具,面对不同的人会换上与之匹配的面具,他们真好,可以换下来,而我则长在肉里了,摘下面具,那是一个连我也不认识的自己。
面具下的自己其实也不算丧,只是手里的温柔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16. 《信》受害者家属不配拥有法律?
曾在《仿徨之刃》的阅读笔记里思考过法律的作用以及服务的对象,得出的结论,当伤害的程度无法量化时,法律的作用便是维护统治者的秩序。
哥哥犯罪,弟弟因而遭受排挤,受到不公的对待,学业、恋爱、工作、家庭都会被世人用有色眼镜进行区分。哥哥在狱中寄出一份份的忏悔信,在这时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在道德的压力下,以至于连怪罪的对象都没有。显然法律并没有保护他。
自我救赎成了虚解。
17. 《如空气般不存在的我》高功能孤独
和印象中的情况不一样,当拥有了超能力的我们,可能也并非像好莱坞大片里的英雄一样受人拥戴。
拥有瞬移能力的蜗居者、利用念力操火者、可以根据意识降低存在感,这些奇特的人物设定使得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非常轻松愉快。相较于对超能力的描写,作者在人物内心活动上似乎花费了更多心思,以至于每个短片都有超强的代入感。
读完之后的思考:当一个本来就孤独人拥有超能力之后,是会消除一些孤独还是会更加孤独呢?如果我的人生设定中出现了超能力,我的生活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18. 《夏天·烟火·我的尸体》 就算成为了尸体,也在给别人增添麻烦,对不起!
这本小说确切说是在高中时代读完的,今年又读了一遍。
这次阅读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此书作者是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创作出来的,但是老练的文笔以及细节的把控,你很难把这本书和一个十六七岁的人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人称其为“天才作家”。
全书完全是以尸体为第一视角的“我”的所见所闻记录故事的,“我”已经死了,但“我”仍平静的讲述着少年凶手们是如何把我藏起来,过程就像是在躲猫猫,随着尸体的转移,“我”一路上不断的给凶手们增添麻烦,这样的“我”到底是有多自卑啊。
孩子们的世界从满了欢乐、童话、神奇,还有罪恶。
19. 《松下幸之助全传》巨头起家史
接触越多传记类书籍之后越能发现,“成功者”们和而不同。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超前的用人思维,企业的强盛与否核心在于人的培养,拥有高质量且高协同性的员工才是衡量一个企业强盛与否的关键所在,这对当今中国的众多企业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里不得不感慨一下,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对于人才大多数情况下处理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一个字:挖,或者买。毕竟这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拿来主义”的影响。
培养一个人才成本非常高,如今大学出来的学生更像是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没有了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觉悟和人格独立精神,所以培养人才的重任默默的转移到了企业的肩上,敢于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去培养人才并建立完全信任关系是当今企业面对未来该做的事。
拿来的,终将用着有些硌硬。
20. 《奇兽:山海经动物图鉴》天马行空,或许是真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见此书。
《山海经》是总所周知的书,里面描绘了《山海经》世界观里面的各种各样的神奇物种,令我心驰神往,可是没有一本书是真正以科学的角度去解读这些动物的,直到《奇兽:山海经动物图鉴》。
不知道为什么,每当读到这本书都会有一种“古人的想像力太厉害了”的感觉,可能是他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每天面对着笔墨纸砚,一只神兽的问世就是他们眼中的年度大片吧,这种小确幸,现代人估计已经体会不到了。
21. 《带上她的眼睛》当科幻遇见温情
当再有人说“刘慈欣,直男的硬派作家”,请把这本书甩在他脸上。
当科幻遇见温情,无敌了。
22.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刻意逻辑
又是本书名所吸引的,后来知道这个加拿大男人还写了《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这个人对“小”是那么执着,当一个男人卖起萌来,就没女人什么事了~
回到逻辑这个东西上,读完发现,逻辑这个玩意是需要刻意去练习的,在人类不断发现世界的时候,逻辑是超级有用且至关重要的方法,我们只有通过去刻意练习才会发现:纵使刻意去练习了,有的逻辑,你还是不会... ...
这本书不建议读电子书,阅读时,你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23. 《童话镇的邮递员》插画五颗星
这是一本写给成人的童话书,可是其中的道理,成人看起来太浅显,儿童又看不懂,除了偶尔一句的哲理,我们还是多看看插画吧~
这本书非常适合看电子版,看纸质版话,不知道你会不会有一种“浪费纸”的感觉~
24. 《鸟,看见我了》把粗俗当作地气
看到三分之一,再也没有毅力看下去了。
怎么说呢,写太刻意了,为了夺人眼球生硬的加入了很多露骨,以显阴暗;故意的粗俗以显地气。
对不起,我感觉很乱,合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