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输入是为了输出,衡量输入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能否进行有效的输出。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学习到大量的知识,比如,去阅读文章,去看书,看头条,看视频,看直播,但是,看了这么多内容,你知不知道哪些是内容,是有助于你输出的呢?
以前我是真的不知道,哪些内容是有利于自己输出的,文章头条书籍都是看了就看了,而视频和直播也是看了就划过,最多再感叹一句“这位老师太厉害了,观点分享的很对”,仅此而已,从来不会去思考,这些内容当中,哪些可以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哪些可以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甚至从来都不去收集素材,输入非常的低效。
直到看到《认知觉醒》这本书里的成长权重对比时,我才开始开悟。原来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而我们看文章,看头条看书,看视频,看直播等等,那都是停留在表皮层的学习,效果都能够直接看到
比如说:我今天读了一本书,我今天看了15个短视频,我今天看了一场直播……但你不去进行思考,不去行动,底层的改变是不容易发生的。
知道这个原理之后,当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会去联想,我自己以前有没有这些问题,这些内容我被能不能提炼出来跟朋友分享,这些内容我能不能通过写作的方式去分享出去……
看视频看直播的时候,也会有意思的去记录一些自己认可的观点,让这些观点慢慢的形成我的认知。比如:你可以平凡,你可以笨拙,但你要自省,你可以醒悟的晚一点,但你不要放弃蜕变!在未来,努力不是最重要的,勤奋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思维,而你认知的宽度,你认知的高度,认知的深度决定着你的思维。
所有的这些输入可以帮助我进行有效的输出,里面的内容可以成为我跟朋友交流时的素材,成为我写作时的素材……
请记住,输入是为了输出,而衡量输入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能否进行有效的输出。所以,看文章,看书的时候,请带着问题去读:这本书/这篇文章可以让我有怎样的输出?做其他输入时也应该问问自己:这个输入可以让我有怎样的输出?
让我们动起来,一起成为输出小达人吧!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