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熙遗诏,到底是传位于四子还是传位十四子?

这个问题其实真的一点深意也没有,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大清传位诏书的形式与制度

第一,大清帝国是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入关夺得天下,不是汉人,他们自称是满族。那么作为满族人来说,肯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啦。而且他们常年与蒙古族通婚,族人里面会蒙语和蒙文的也不在少数。

虽然是少数民族没错,但是当时坐了汉人的江山,那么也不可避免地也要学习汉文汉字,所以这个在当时来说,一般重要的事情颁布,像立太子,立皇后这样的大事肯定是满,蒙,汉三种文字显示的,也就是说一件事三份诏书。

那么请问当时康熙皇帝的遗诏会只有汉文这一种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好不好,所以民间传说的康熙驾崩,四皇子私自篡改诏书,把传位十四子的十字改成于字的说法完全不成立。就算你汉文诏书能改,你满文,蒙文诏书呢?难不成满蒙两文的诏书里面都能加一笔把十改成于?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觉得这就是一个笑话!

康熙对老四和老十四的看法

康熙晚年,声势浩大的九龙夺嫡已经接近尾声,太子二次被废圈禁了起来,退出了皇位的争夺,老八因为受到康熙猜忌也被排除在外,剩下的能看上眼的就只有老四和老十四这对一母同胞的兄弟了。

对于老四,康熙一直都是赞赏有加。为啥?人家办事靠谱,话也不多,平时就爱猫在家里吃斋念佛,也没有干啥出格的事情,安安分分的。

而老十四,康熙在这个儿子身上看到了他当年斗鳌拜,灭三藩的豪情壮志。没错,老十四打小从军,在部队里历练,打仗也勇猛,而且屡战屡胜,作为老父亲的康熙来说,也是喜欢的紧。

那么康熙在临终前到底中意谁呢?

这事得从头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和情况。作为大清入主江山的第四任皇帝的康熙来说,无疑也是希望整个大清在自己的治下越来越好才对。但是事实却并不如意。

第一,边疆常年征战,像吐蕃,准噶尔,葛尔丹等叛乱,早期的云,广三藩作乱,康熙甚至还御驾亲征过,但是古时候打仗拼的就是后勤,而后勤是什么,就是钱,人。你这几十年年年打仗,年年都需要钱去支持,国库能撑得住才怪,所以当时的情况整个国家其实是比较穷的。

第二,康熙施行仁政,故意宽待满人。那种像借国库不还钱,贪污腐败的满人,康熙就算知道了也是不了了之,这就助长了那些蛀虫的歪风,整个朝廷被满人官员弄的乌烟瘴气。

而作为皇帝的康熙到底会不会预料到这种情况而导致的后果呢?

答案是,会。开玩笑,晚年的康熙虽然糊涂了一点,宽厚了一点,可人毕竟是皇帝,要是这点都看不出来,怎么可能一直坐了61年的皇位没挪屁股?

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很明显了,康熙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来继任皇帝这个位置,把大清给救活。

可是老四和老十四看起来都有能力,康熙到底会选择谁呢?

答案是老四

首先,老四性格沉稳,办事能力也有,人狠话不多,最重要的是没有与朝中众臣有太多的瓜葛,一旦让他即位,肯定会对目前的这些弊端来个大扫除,彻底结束这种乱象。那么在处理这些朝臣的时候这个皇帝没有瓜葛是最好的,本就没有情面可言当然是按律例办事的最好。

其次,年迈的康熙对自己的身体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个大概,知道自己活不久了,那么如果康熙准备传位老十四的话,怎么还会封老十四为大将军王,远赴新疆作战呢?等到自己驾崩的那一天,新的皇帝还在新疆回北京的路上?或者这边自己已经下葬了,那边才知道消息?中间又会徒增多少变数?自古以来,皇位之争会带来多少腥风血雨康熙不是不知道,所以就这一点看,康熙肯定不是选择老十四做皇帝!

综上所述,康熙遗诏上肯定是写的传位于四皇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无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