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高考已经过去43年了,但备战高考,参加高考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79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第三年高考。全国统一试卷,分文理科试卷,我参加的是理科考试。
7月7、8、9日考了三天,共考六门,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虽考试但不计入高考总成绩,只作为高校录取时的参考。
1979年是我第二次参加高考。1978年高中毕业那年,高考成绩差录取分数线42分,名落孙山。
而后我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复读一年。因为是插班生,经过入学考试顺利进入当地一所重点中学的重点班,离高考只有不到10个月时间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无压力轻漂漂,井无压力不出油。我在老师的带领下,全身心的投入到备战高考之中。
学校离我家骑自行差不多半个多小时。每天早上7点到校,中午为了节省时间不回家,自己带点吃的,晚上9点半放学。我每天早上6点半就从家里出来,晚上10点多才能到家。复习高考那段时间,睡觉变得很奢侈,废寝忘食,起早贪黑,困了爬在桌子上打个盹,夜晚经常和衣而睡,通宵达旦地做习题,或背政治、英语,整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完全不知道疲倦,如拚命三郎,志在必得。
那年全家总动员,因我和姐姐同时复习,家里的一切事务都围绕着我和姐姐奋战高考进行。
当时家里生活条件不好,在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妈妈把家里数量不多的肉蛋、白面大米等紧缺营养食品,都给我和姐姐做高考营养餐。奶奶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只能吃着粗粮。
我和姐姐同时复习,做大量的练习题缺少纸张,爸爸就把他们上学的课本拆开,我和姐姐用油墨背面来做练习。
(说明:爸爸妈妈都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用的教材都人工用蜡纸刻好,用油墨印在纸上,然后折叠起来装订成册。)
七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热的酷暑季节,高考时天气非常的热。我们骑自行车到考点,已是满头大汗。那时候我们参加高考考试,在校外陪伴我们的并不是家长,而是我们的老师们。
我们的化学徐老师,那年已五十多岁了,顶着烈日早早来到考点,给同学们加油打气。语文班主任,更是从家里带上几暖瓶的温开水,给同学们解渴。
每考完一门走出考场,迎接我们的老师们,除了关切的询问考场发挥怎样,题目难不难等问题,更是给予我们鼓励,在后面的考试中充满了信心。
记得,第一天下午是数学考试,回到家里见到爸爸,没等爸爸问我考得如何,我伤心的哭了起来。只是觉得数学考砸了,心里特别焦虑,爸爸一直不停地安慰着我。晚饭也吃不下,很是上火。
第二天打起精神继续上考场,真有壮士一去不回头的气势,全力投入后面的考试中。
高考结束第二天,老师把我们召回学校,仔细讲解了高考试卷,让我们自己估一下分数,感叹“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
焦急的等待二十多天,成绩和录取线公布了,我们班48名同学考上本科26人,我也终于超出录取分数线43分如愿以偿被内蒙古林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录取,成了人人羡慕的大学生。
参加79年考试的考生全国有468万,录取28万,录取率只有6%。
内蒙古的考生录取率就更低了,可以想象竞争的激烈程度。
我的高考虽然已过去43年了,但我心里一直感谢给我支持的父母,感谢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鼓励,更感谢国家及时恢复了高考制度,让我们有幸成就了大学梦。
知识改变命运,在那个年代一考定终身,高考是人生之路中的重要转折点。不得不说高考成就了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