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途中的这几个重要地。

图片发自简书App

1.我的村和庄。

具体来说,我那个从小生长的地方还不是村,叫"某某庄"。然后才是某某村。

我上小学的地方就是在某某村,每天单程走田间地头都得一个小时的地方。

我小时候是走一个小时的乡间小路去上学,直到小学毕业。后一辈的孩子就不那样了。他们都是爷爷奶奶小车子接送…

小学依旧是那个小学,环境变了,上学的路也变了。

2.两个镇。

一个镇是我户口所在地的地方,也是我在那里上初中三年的地方。另一个镇是我从小赶集去的地方,也是离我老家最近的镇(但是我不属于那个镇的户口)

户口镇上学三年,收获了很多好朋友和同学。我舅舅和姥爷也在那个镇上生活。反正,我妈妈那边的亲戚都在那个镇上,因为我姥爷原来是类似于公务员的这种国家公职,所以现在退休工资过得还不错。

在镇上三年上学,也承蒙关照不少。我记得第一次知道"松下幸之助",是在我舅舅家里看表哥的书知道的。反正那三年过得还不错。一晃而过。

赶集镇是因为距离我老家很近,步行一个小时,骑自行车半小时吧。所以从小就去那个镇赶集和玩儿。现在也是我爸妈老弟四个人新家所在地。

说起来好怀念我家二百平的小别野。

户口镇骑自行车估计得一个小时,步行没有走过,估计得两三个小时。

3.县城

我是一级一级自己走上去的。无论是上学还是经历。

初中毕业后,我就去了县城念高中。

县城里一共有四个高中,三个公立的,一个私立的。

三个公立的,我去过其中的两个。第一个二高,因为那个班主任觉得我成绩还可以吧,暑假就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他那个班级里上学。

一高是我自己初中报考的学校。

暑假的时候去高中先上了一段时间。后来教育局不让补课,我就回家了。

然后回家后9月份再次回高中后,我就加入了我报考的学校~一高。

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二高的那个班主任教物理的,那时候我觉得我肯定学习文科。所以他再怎么赏识我,以后分班了,我也就没认识的人了…

二是我分到一高的快班了,还算好一点的班级。然后那边的班主任捎话让我过去报道。因为暑假那儿报道的时候,我没有去。

然后,我就到了我原本报考的一高。

我弟弟,也在一个高中。哈哈,我让他也报考这个学校的。多好啊,距离县中心很近,而且学校老师还不错。环境也很好。

说起来满满的回忆,很幸福。

4.信阳市

信阳真是个好地方。

怎么说呢,信阳在我高考后,待了将近两个月地方的。

因为有亲戚在这边,住他家里。然后和另一个妹子一起去一个公司办公室里实习。

那两个月体验了信阳城市的生活,也渐渐喜欢这个城市。

绿树环绕,空气很好。环境真不错。

大学四年,每次回家也都是天津-信阳。

来来回回多少次,每次都觉得信阳很亲切。

记得几年前家里买房子,纠结买信阳的八九十平两居室还是小镇上的两百平"小别墅"。那时候以至于现在我都觉得信阳好。

但是父母有自己的想法和顾虑吧。反正他们最后随大流,和乡亲们驻扎在那个亲切的地方。那样也好,物价更低,家里还有两亩地可以惦记。偶尔还可以吃到老家的院子里的柿子和桃子。

老家院子里,有几棵果树。每年都会结很多的果实。

5.天津

天津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了。

大学四年,后来毕业后一年的多次往返。

反正天津去了很多次,目前除了老家待了最久的一个地方。

初次到天津,南开区红旗路的那个校区。说实话,我都觉得哈哈,没有信阳干净美好。

后来渐渐了解这个城市,也知道了更多关于这个城市的文化。

反正还不错的城市。

有自己独特的土著语言和文化,也有外来的新鲜的血液。

如果养老,天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工作和发展事业,天津还是差点。咋说呢,天津整体就仿佛一个懒散的孩子。北是个意气风华的少年。

6.北京

北京啊,

目前待了两年的城市。

以后也许应该还会待更久。

这个城市,我可能不会呆一辈子。

就是工作和长见识而已。

生活还有别处。


以后不知道会在哪个地方待,

目前就这样挺好。

如果可以,

明年天津见。

请,

天津温柔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