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处在关中平原复地的周至县,因此过年也延习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一些过年的习俗,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正到了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
其中里面一项最重要就是蒸年馍,这寓意日子蒸蒸日上。
当然这需要前期大量的准备。首先在蒸馍前一到两天开始发面,这里时间的不确定性,完全是由于温度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发面人要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当下的温度给出一个综合的判断
发面人是这项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是一个家里面的中生代,但是,发面之前一定要听取老一代发面人的意见,毕竟老一辈经验丰富,这也是家庭内的一种传承,由于冬天比较冷,所以,放进酵母后要把盆放在炕头上,以用来提高温度,加快速度。当原来一半满的盆中,面完全溢出来之后就说明面发好了。人们取意“大发”。
面发好以后,就要集齐家里的男女老少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就是酵碱,放碱的多少很重要,放多了蒸出来馍的颜色就成了金黄色,俗称“金蛋蛋”放少了馍到最后发不起来吃起了比较硬,就像东北砂锅时吃的饼,吃了后特别顶,这种馍俗称“瓷疙瘩”,不管是金蛋蛋还是瓷疙瘩,这都是不行的,这都不好意思给别人说,因为别人一般会问你,你家馍蒸了么?如果蒸的好,你肯定会抢答今年馍蒸的好,如果这家人也蒸的好,那么这两人可以愉快的交流几个小时,要是蒸的不好那你可以想象结果……
碱放好之后就是揉面了,这个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远比想象的复杂,新手一般会用力过猛,一锅下来,就会腰酸背痛,有经验的人都会告诉你,你要把劲拿匀,慢慢来不要急。
揉面期间,即使再有经验的人必定会交流,“哎,你看今年这个碱放的咋样”,另一个人肯定会说“没问题”,我理解为这体现了家庭内部相互的支持。面大概3到4遍,就可以把面弄成各种形状开始放在蒸笼上,一般家庭都会蒸包子和馒头,但是一定要比平时馍小一点,一是为了好看,二是,为了照顾过年大家吃不动的缘故,但是对我根本就不存在这问题,毕竟吃馍,我还是没服过谁!?
在摆放前笼上要涮油,以便蒸好后取下,这个时候一定要同时烧火,要做到水开了,馍也刚好摆放完,这对大家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烧火的人是这个家庭长者,绝对的实力烧火人,因为蒸馍对,锅下面火的要求极高,就像做菜一样火候很重。
因此,这个人一定要经验丰富,把握全局,当然每一个走到火前面的人,不管懂不懂,肯定都会说“你这火不行”,一般得到的回答都是“这火还不行,你还要多大”,当然有时也会加几棒材,毕竟有些事说多了,就信了。当然一般一个烧火的老者,旁边都挤满年轻人,寓意红红火火。
等到所有的蒸笼都放到锅上后,这是一个我也不知道为啥的环节,锅盖上扣一个东西,听说这个最神了
开始蒸30分钟后,馍就出锅了,这时停火,揭锅,提笼逐次完成
提出来之后,一定要快速把没一个馍拿下来,这告诉我们,做实验时,不能带模养护太久。
这时,就可以品馍了,品馍一般分为3步,一看,看下不是金蛋蛋,也不是瓷疙瘩,二摸,压一下很有弹性,三吃,尝下咸淡。
这是一定要有人说今年的馍不行,哪怕特别好,一是,一种谦虚,二是,为了迎合气氛,因为你一旦说了不好,立马就有人会说“再包胡说了,谁家能把馍蒸多好”,
我感觉这是一种欲扬先拟的手法这时候现场一片混乱,有支持正方的,也有赞同反方的,总之吵闹声,夹杂着切面声和鼓风声,越传越远,直到开始下一锅。上一锅就在再也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