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不能太穷?
叔本华
通常情况下,经历过匮乏和贫穷的人,与只是听说过贫穷的人不同,前者包括交到好运或利益于自己的特长,迅速脱离贫困达到小康生活的人。
他们不害怕贫困,因此会更倾向奢侈豪华。
后者则指那些出身良好家境的人,他们更加着眼于未来,因此他们过着比前者更加节俭的生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贫穷并不像我们所粗略看到的那样糟糕,但是真正的原因在于贫困。
对于出身贫困的人而言,理所当然,他们把财富看成是一种多余的东西,是烦恼。只有把他们挥霍,倾尽才得以安心。他们习惯于像以前那样贫困的生活。
正如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中所说,乞丐一旦跨上了座椅,就非得把马跑死为止。
相比之下,出生富有的家庭把财富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认为它们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构成生活的细胞。他们因此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财富,过着有条不紊的,小心谨慎,勤俭节约的生活。
我认为有必要用大量的篇幅来提醒人们谨慎保存自己的财产。
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不用奔波操劳,就能维持舒适的生活,享有真正的独立自主,那么他就获得了弥足珍贵的优越条件。使他能够摆脱人生的贫困和操劳,从最大众的苦役劳动中解脱出来。
它具有摆脱了凡夫俗子天然命运的真正自由,完完全全是自己的主人。
他不再受时间和力量的主宰,一切全可凭他做主。他可以自然地每天对自己说,今天是我的。
因此,一无所有的人和拥有财产的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
不难想象,如果一大笔财富落到一个具有高级别的精神禀赋的人手里,虽然这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并不是埋头挣钱。但是这笔财产也能够发挥它的最高价值,因为这笔财产会给这个人带来自由,使它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尽可以为自己的天才生活。
他会从事别人所不能的事情,为大众创造出更大的益处。他以此方式来偿还自己欠下的世俗债务。
同样,其他处于同样优越条件的人则可通过不同的方式为人类做出贡献。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继承了大笔财富,也从不尝试任何上述事情,甚至也不希望做出成绩,或者说,他甚至没有试图认真地研究一门学问。为这门学问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可耻的无所事事者。
当然,这种人也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富有会把它引向生活的另一个极端。
在这里,无聊会百般折磨他,这种无聊的生活很快会把它引向奢侈浪费,最后他就会被剥夺原本他不配享受的优越的生活条件。
许多有钱人把钱挥霍殆尽,从无聊的重压下求得片刻喘息后中沦为贫困。
假如在贫困的处境里,他有事做的话,他反倒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在公职服务当中达到高位,那就另当别论了。
要晋升到最高的职位,我们必须赢得朋友,打好关系,得到别人的承认。
因此,从根本上说,一无所有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反而会更好,特别是一个没有声名赫赫的出身,可却具备了一定才能的人。
一无所有反倒是他的一个真正优势,因为这样,他才会对自己所有的劣势和缺点达到深信不疑的程度。才会认清自己存在的无关紧要。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会有别于喜欢找别人缺点和不足的人。
他会不停地和人打招呼,弯腰微笑,向人致意。
他能忍受一切,并时刻报以微笑。他们知道这一切的奉献是毫无价值的。
他们会摇尾乞怜,用很高的声音或者醒目的大字把拙劣的作品捧为高尚,因为这些作者在他们之上或极有势力。
他们的行为早就倡导出一个真理,这由歌德真切地向我们展示了出来。
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然而,从一开始就衣食无忧的人,早就习惯高高昂起头的步调,他们大多难以管束,也不曾学会上述的为人的艺术。
这种人身上或许有一些值得自豪的才能,可他们还会认识到,这些才能根本不能和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相比。
最后,他们看到比自己位置高的人的低劣庸俗之处。
如果他们受到别人的侮辱或遇到一些不平视,就会感到茫然和害怕,这样可不是良好的生存之道。
他们应该找到其他的方法,应该大胆地和伏尔泰站在一起。
我们在这世上时日不多,不值得在可比的坏蛋的脚下爬行。
然而,适用于可比的坏蛋的人很多,
而尤为纳里斯的诗句,在局促狭窄的屋子里无从施展,要昂首挺胸已经非常困难,则更适合艺术表演的行当,而不大适用于其他世俗钻营的人们。
当然,这里所说的人,所拥有的财产并没有把妻儿包括在内。
和朋友一样,他们似乎都应该被归入一个人拥有的财富里面。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这种拥有是相互的,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者会成为别人所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