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和其他类型的书籍有些本质上的差别,基本上运用的是各种实验和真实事例在解说一些研究成果,看起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文中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不断思索着身边的一些现象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书中这样写道:“只要体育锻炼并非费力到让身体的体内平衡机制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基本不会引起身体上的生理变化。从身体的角度来看,它没有理由改变;一切还是照常运转。但当你从事持续而有力的体育锻炼,使得身体超出了体内平衡机制能够补偿的界限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按照这个身体运行的原理来看,现在特别流行的健身APP,特别是很火的keep,很多人用了这个软件,该胖的地方还是胖的,该有的体重还是没有任何的动静,小肚子还是原来的小肚子,最后只好放弃再寻找更多的减肥健身的方法。
《刻意练习》这本书无意中解答了这个问题,原来你做的这些练习只是在你身体的承受范围之内,最简单的级别或者说最容易完成的,特别是有些刚开始练习keep的会选择一个2分钟的减脂碎片化练习,特别容易达到的一个目标,只要2分钟就够了,结果练习了一个月也看不出什么效果,就是因为这些练习对你来说太简单了,在身体保持平衡的范围内,身体的所有机制就会照常运转,没有因为你做了这些运动做出任何适应性的微小改变。
不过也有人练习了一段时间的定制课程,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体重稍微下降了,然后就保持住了这个状态,再也没有继续成功下降过了,自己不明原因就果断放弃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刻意练习》也是能找到答案的,因为当我们能够足够努力的锻炼,并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那么,身体将以各种方式来改变,使得那种努力变得更容易。你会稍稍变得更强壮一些,但是一旦补偿已经发生,新的肌肉纤维已经生长出来并变得更加高效,身体就能轻松应对以前感到十分艰难的那些体育锻炼活动了,它就会再度感到舒服,改变就停止了。
所以,当你坚持练习了一段时间,发现了身体的细小变化的时候,就需要加大马力了,需要调整成课程表中的高一点的难度进行挑战了,做更高难度的训练,可以多做几个平板支撑,多跑几公里,多做几个减脂训练等等,才能持续逼迫身体做出适应性的改变,健身才能达到你预期的目标。
但是《刻意练习》中还提出了一个注意事项:你要使身体的补偿变化不停地发生,但如果一下子推得太猛,使自己远远离开了舒适区,就有可能受伤,而且,事实上反而阻碍了你的提高。
所以说,当你在健身目标的设定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比如想减肥的就设定一个月减50斤,这个目标设定太高,给自己的训练强度超过了身体能承受的最大极限,很容易引起身体某些部位的拉伤或者受损,是适得其反的效果,需要循序渐进,合乎自己身体的节奏。
还有的想塑形,定制的目标就是全身哪里想瘦的都练习,而且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定制有可能就超出自己能锻炼的范畴,甚至对于刚开始锻炼的新手来说更要不得,身体会发出各种疲惫的警告。
因而,《刻意练习》提出了最佳的练习方法应该是:让大脑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对于身体,亦然。
当你用过keep却没有练出好身材的时候,我建议可以先根据自己的锻炼水平设置合乎自己的锻炼计划,先让身体跳出舒适区,做一些入门级别的锻炼,让身体感受到能接受的酸痛感为宜,进行到一定时间的时候,开始加大训练力度,提高训练的难度等级,增加训练的强度,但也要保持在能进阶的基础上,然后再不断挑战,这样就能尽快抵达自己的健身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