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杨县城位于江南东道,此时乃大唐开元年间,玄宗天子在朝,正是一片政治清明、万国来朝之象。余杨的百姓自古便以捕鱼、种田、织锦等为业,日子倒也不错,却只是这时的方诚县令素来信奉鬼神,加上朝中有高官作保,平日里于大小事情上多有刁难,普通老百姓哪里斗他得过,都是求情送礼使银子,好求得一家老小平安。
“哎,听说方县令的老娘下个月要过七十大寿,这可是人一辈子的大事。到时候咱们也去,好歹沾个喜气儿”,客栈里一白衣书生笑道,“我去,你可别做梦了吧。方县令那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天生的钱罐子,许进不许出的主儿 ,你我这种穷酸文人还是算了吧”,同桌的小哥无奈的叹气。一想到老母亲七十大寿在即,现在方诚县令早已是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打转,他一边派人去请知府大人到时前来赏光,一边吩咐手下人四处出去采买物品,又在县里放出消息让富贵人家都来聚会,誓要把老娘的七十大寿过的风光体面,让这县里谁也不能小觑了他。
在方诚县令大张旗鼓的操作下,余杨县顿时鸡犬不宁,家家户户愁眉不展。打渔的、种地的、街上卖肉的,大家都在商议这一次的份子钱怎么交,不知人群中谁突然支应了一声,“山上的玉龙泉素来灵验,这些年我们祭礼送的殷勤,基本上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很是照顾我们。这次咱们凑些银子,为县令的老母亲在玉龙泉求个庇佑,也好让县令看见我们小老百姓的诚心,胜似花费许多银两,以后也不会太过为难我们”,众人都觉得此言有礼,纷纷回家去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