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本文已在今日头条首发
Anchor,锚。传媒一开始的出现是为了传播新闻,后再衍生为广告、文化艺术领域服务。心锚,一种改变人们内心状态的行为技术。
讲粤语的TVB曾作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全面覆盖港澳以及内地市场的华语媒体,凭借金庸《射雕英雄传》电视剧俘虏了当时的年轻人70后,后续以《鹿鼎记》、《神雕侠侣》、《创世纪》、《寻秦记》、《冲上云霄》等剧集站稳新生观众,包揽80后90后的集体回忆。
TVB绝对被称得上是“收视神坛”,理由一:在巅峰时期神剧不断,也是全局上下最团结的时期,击败了当时的唯一对手“亚视”,坐拥千万观众;理由二:陷入奇怪的“被骂”漩涡,后来的内娱崛起,首先被骂的是TVB,内娱烂剧不断,被骂的还是TVB。
为什么观众在看内娱的作品时,总揪着TVB不放?因为爱之深,痛之切。我们舍不得心中的神坛被取代,看不得心中的神坛被尘盖。观众的每一声骂,都在大声呼喊TVB要振作。
被骂了那么多年,TVB终于凭借《新闻女王》再次登上收视神坛。
TVB究竟能否以《新闻女王》为自己锚回神坛地位,目前我们还不能有定论,但《新闻女王》为什么能爆火?倒是已经能盖棺定论。
为何人人谈论《新闻女王》?
因为内容为王,应该说是真实且高质量的内容为王。
“新闻节目应该优先考量需求者而非供应者—丁哲云《孙石熙的脉络新闻学》”
内娱以霸总、甜宠为主内容引导作品,背后其实是在被以制作人、资方为内容主导力量,而并非是受众所需,连编剧都无法左右自己作品走向和结局。他们却总喜欢以“现在的年轻受众就喜欢这些”为传播借口,实则上是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引导受众走向一个非真实且低俗的精神世界,进行降维打击,掩盖不老实的平庸。
新媒体率先在内地出现,但内容质量甚为堪忧。热搜可以用钱买,关键词只是标题党的点击武器,就连以非娱乐内容为主的新闻传媒官方号发出的所谓新闻内容居然可以引用不经查证的网民舆论为主内容,甚至使用影视片段模糊化来作为新闻配图……作为应为大众的第四权力—传媒,竟然以讹传讹,为大众传播假新闻。
“传媒最重要的资产是操守,操守换来的尊重得之困难,失之容易。”--加拿大《蒙特利尔公报》行为守则
为何人人谈论《新闻女王》?
因为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真实世界正迫切需要拨乱反正的英雄
《新闻女王》之所以能爆火,是因为内容既真实映射出传媒行业竞争压力,带领普通大众去体验感受非一般的职场。新媒体确实在内地先拔得头筹,为大众创造出“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传播环境,但大多数的内容创作者对于内容质量的把关能力却是低下的。
在被流量为王、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精神世界中,我们需要一个英雄来做“清道夫”,《新闻女王》以“我们究竟应该坚持为受众的真实知情权而战,还是被资本家利用?”作为剧情冲突主线,说到底了,《新闻女王》正是是我们被信息轰炸的真实世界中迫切需要的英雄。
《新闻女王》在戏内为新闻原则而斗争,在戏外更是用“真女王”的姿态教育现实世界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内容传播者。它试图去震醒一些在假睡的人,那些手握大权且毫不作为的人,例如戏中的“飞爷”,内容创作行业的制作人;它在引导受众懂得适时从舆论中抽离,审视真实性,例如网传的消息应该多方查证才可进行二次传播,停止做键盘侠,因为:
“误听的真相比谎言更糟糕。”--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之种种》
为何人人谈论《新闻女王》?
因为他们在演职场中的每一个“我”……
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爆款,并非看背后的资本推手有多大实力,而是看剧情中的每个情节和每个角色究竟能否带观众从真实世界中不知不觉地沉浸到了他们虚构的另一个真实世界去。
《新闻女王》以新闻机构内部为主场景,但当中的职场斗争却辐射了社会的每个真实职场角落,争资源、夺权益、尔虞我诈的山头主义在办公室天天上演,把人性中的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发挥得淋漓尽致。
譬如暴怒的Man姐和佐治,要实力还是要权力?譬如张家妍和她的徒弟刘艳以及不断被利用的许诗晴,走捷径还是选择不断打磨自己?譬如飞爷和摄影组职员,面对胸无大志的懒惰同事,究竟是被同化还是保持灼热的内心?职场就是一场Game,大Boss方太的傲慢和贪婪将内部打造成斗兽场,设置下了重重难关,工作本身不是累活,而接招拆招打怪升级才是耗尽我们能量的正业。
在看剧情的时候,看到了复杂的人性,更是看到了他们每一个角色人设影子中的“我”,困在斗兽场的“我”究竟是选择忠于自己还是出卖自己,但答案从来不是A就是B,也可以选择C,譬如选择离开SNK的徐晓薇。
陷入名利场的漩涡,到底你能为你真正想得到的而牺牲什么?这才是谈论《新闻女王》真正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