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专注力,我就逆反地想到“我不够专注”这个层面,想到“如果我专注,我就不是现在这样了”……今天特想跟大家聊聊专注力,到底我们应该怎么专注?
专注力,就是一个作用点,就像印章、擀面杖,都是一个点用力,施力为一整个面。如果没有一个点的力,就算你有1平米、1平方公里那么大的面,也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总是看到讲“斜杠青年是如何实现的”这主题的课动心马上下单,也都很崇拜像李欣频这样的跨界高手……没错,斜杠青年和跨界高手,他们厉害的本质是—他们在某领域的垂直深度的研究到了天花板那个高度,接近“道”或者已经得“道”,在“道”的层面,平行过去任何其它领域,你再垂直下降到一定深度,那是异常简单的,但垂直上升到到天花板的难度一定比垂直下降到一定深度要难的多。
垂直上升固然难,但在已经找到自己兴奋点的人眼里,根本不是个事。所以,很多喜欢成长的小伙伴总是从一个误区陷入到另一个误区—从迷茫到一下子关注点泛滥。有的高手,直接用“市场需求”来决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把所有专注力放进去,是一个方法!但个人认为不是个最佳方案。目前为止个人觉得最牛X的方案是—兴奋点。那个小伙伴说了,我兴奋点也超多的!我个人经验是选择最兴奋的点,从几个方面考量:研究XX主题起来顾不上吃喝拉撒(无时间状态),一逮着人就跟人家扒拉扒拉也不管人家听不听(分享),整个人都是XX附身状态,在知识管理领域这就是“高效输入和高效输出”嘛,只有在某领域你进行快速的快速输入和输出,你才能快速迭代,从而有希望脱颖而出,这就是专注力的力量。当然,你可以允许自己经历体验“面”,而不必痛苦和纠结,因为那也许是个过程,你需要那个过程,也有人说那叫“试错”、叫“自我探索各个面向”,当然也有人不需要,能做到直奔主题,凡事不要跟别人比,每个人的道路不同。
所以,你在哪个过程当中呢?是体验“面”中吗?那放下自责和痛苦,就耐心等待“点”的来临,有天你会突然自己主动删除掉N个,只留一个的,那就是“点”。你是直接就奔“点”了吗?那好好感受,你想要去的“点”,是纯的兴奋点吗?还是一些外在的价值观所给你带来的“伪兴奋点”?随时跳出来问自己,你便不会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