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与简书的用户使用体验报告

豆瓣

定位:「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用户特质:

熟悉互联网

爱好文艺,有阅读、看电影、听音乐的习惯

文化程度/学历较高

以在校大学生/都市白领为主

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追求精神上的认同感

用户需求:

寻找志趣相投的人

交流兴趣爱好

查看/标记影书音信息等

战略目标:

一个基于兴趣爱好的交流/分享社区。

促进用户的交流。

发现生活中有趣有价值的事情

商业模式:

首页/内容精选广告位推广

在线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

电子书

纸质书购买引流

视频引流

豆瓣使用基础的影书音信息将各种喜好的人吸引召集起来,然后通过不同的条目种类将不同喜好的用户细化区分开来,形成一个个的兴趣小组,用户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产生社交属性,拥有社交属性的豆瓣会进一步促进用户对内容的创作,用户创作的内容会增加使用者的碎片化浏览时间和使用粘性。豆瓣则需要通过这种良性循环,积累内容和用户,实现战略目标。

豆瓣是一个有情怀的产品,曾有人说,「豆瓣是一家大家都希望他成长赚钱的网站」,在近几年,豆瓣在各个方向上做了很多尝试,走了不少弯路,希望豆瓣在接下来能坚持自己的「慢」,创新尝试,去适应互联网的「快」。

简书

该产品解决了用户哪些主要需求?

      (1)记录、创作,发表

      (2)浏览感兴趣的内容,学习

      (3)评论和交流

      (4)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该产品用怎样的流程、逻辑实现用户需求?

      (1)用户登录后,写文章入口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方便快速记录和发布

(2)初次登录,先选择兴趣标签,根据所选择的兴趣方向在首页推荐相应的签约作者或者专题

      (3)因强调随时记录,所以在初次写文章时,弹出是否需要添加快捷方式到桌面

(4)“发现”页面会根据关注作者和专题投放相应的内容

      (5)写完文章后可以选择发布,添加到不同的文集,或者选择设置为私密文章

      (6)发布后可以选择继续分享到其他平台,或者投稿给简书首页

      (7)用户可以添加评论、点赞、收藏,或者打赏

      (8)对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私信沟通

      (9)用户可以自己创建专题,吸引其他用户的关注和发帖

      (10)添加完关注后,首页出现“简友圈”,可以及时查看所关注的人的动态

满足了哪些用户实际心理需求?

(1)随时记录生活的人——热爱生活,充满好奇——自我充实

(2)评论点赞——发表自己的态度——展现自我

      (3)分享发表——被更多人看到、打赏——虚荣和与众不同——自我变现

变现方式

      (1)知识付费模式

      (2)广告费

      (3)商城(未来)

      (4)专栏合辑出版

个人体验

      (1)方便随时记录、书写文字、发表和分享

      (2)主题化标签化分类,容易让用户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3)使用很流畅,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4)无目的的进入软件后,首页直接出现“简友圈”,能够直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人发表的动态,比漫无目的的从推荐中找到感兴趣的操作成本要低很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