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互联网企业员工深夜下班后猝死的消息引爆了舆论。近年来,随着新经济公司的飞速发展,这样的例子已不再是少数,“996”似乎成为了常态,仿佛不加班就体现不出来你的工作成果,不加班的人就是不努力奋斗的人,这样的“奋斗”,枉顾劳动者身体健康,让奋斗变了味,不再是最美的模样。
习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国家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奋斗者的背影,奋斗者的幸福来源于事业上的成就、家庭的和睦、精神上的充盈......仔细想想,如果身体不再健康、心理出现疾病,再美好的生活也无法享受,再努力的奋斗也失去了意义。
把加班视为常态,把“996”当做必然,乃至要求“007”,这不仅仅是对奋斗的误解,更透支了劳动者的健康,是变了味的“奋斗”,更准确的说,不能称之为“奋斗”。当企业以加班时长来衡量员工的时候,无形中就是在告诉员工,无论你白天工作完成的多么好,只要你晚上不加班,那么就意味着你没有努力工作。这难免会打消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员工越是希望劳逸结合,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就会在工作时间越是努力奋斗;恰恰相反的是,让员工没有下班时间,员工工作就会失去主动性,能拖则拖,上班时间工作效率降低,积极性下滑。
在笔者看来,最理想的奋斗,应当是健康的奋斗,应当是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带来最大的工作效益。奋斗应当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应当是在看到自己努力奋斗、努力工作带来的美好生活,看到家人灿烂的笑颜时,内心油然而起的幸福感、满足感。我们要深刻把握奋斗精神的内涵,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奋斗,展现最美奋斗者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