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的主人已经到了中年,他对自己的过去有了一次人生大清算,感叹过去所犯过的错和做出太多轻率的决定。
他是一名工程师,在省吃俭用下,每个月的工资基本上也只够自己花,老婆的工资不高,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和孩子要照顾。生活所迫他决心要转行,可又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他在网上报了各种课程,但学着学着又开始迷茫和焦虑,对未来充满了恐惧。他对自己的反思是该学习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该工作的时候没有好好工作,没有对人生做好定位。
很多人会说这位大叔遇到了中年危机。事实上,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已经工作了几年的朋友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到底是重新择业?还是创业?或是去公司A,还是去公司B?因为自己面对的诱惑和机会太多,又害怕自己选择错误,到头来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取舍?
最近在看秋叶的《高效学习7堂课》,他认为:只要我们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那么,我们如果想要走出迷茫,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才是最关键的。
作者秋叶是一名知识IP大咖,刚开始他在网上带着一群小伙伴做了一门在线课程叫“和秋叶一起学PPT”,当时纯属是当作爱好。慢慢地带着这群人把这门课做成了一系列的课程叫“秋叶系列特训营”,和100万同学一起走出无效努力误区,实现知识变现。
01如何找到钱多的那个气球,然后射中它?
在哲学上,有一个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物质简单来说是所有眼见的实物,你在或不在,它们都在哪里,不增不减。意识就比如爱情、友情,你感觉有,它就存在,你没感觉它就不存在了。
按第一性原理,如果让你选择钱多不喜欢的工作和钱少喜欢的工作,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前者。因为喜欢是转瞬易逝的,虚无缥缈的。上一秒开心了,就喜欢,不开心了,就可以不喜欢。而钱多重要啊,它能满足我们很多需求,比如:保障并改善自己及家人的基本生活,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提高抵御天灾人祸的风险能力和培养和投资个人的兴趣爱好。
在《高效学习7堂课》这本书中提到对发掘潜能的人来说,选择离钱最近的方向,才是对的方向。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养家糊口,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需要我们努力赚钱才可以。
那么,你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哪些方面自己有潜能,哪种潜能可以让自己更快赚到钱。先把想学的方向写下来,通过调研这个方向的薪酬待遇和就业规模再来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机会,最后保留最适合自己的一项。实在搞不清楚是否值得学,可以请教牛人。
古典老师曾经说过,兴趣和职业分离也许不是最完美的,却是最务实的操作方式、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最务实的操作方式来实现职业转行,但最终还是回到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切.格瓦拉
02如何给自己贴标签,让所有人都看到它?
相信大家都听过很经典的狗、食物和铃铛的故事,狗看到食物就会想吃,而狗看到铃铛就不会想到食物。如果每次喂食的时候摇铃铛,长期以来,狗听到铃声就会想到食物。
因为我们给食物附上了一个标签,只要有铃声就有食物。即使没有食物,只要摇铃,狗也会以为有食物。
同样你给自己贴上标签,别人想到这个标签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你。比如一想到手帐就会想到付萌薇;一想到PPT就会想到秋叶;一想到时间管理就会想到张萌萌姐。
他们之所以被别人记住,是因为他们努力用各种方式,比如:培训、演讲、作品、教程、图书、微博和微信等,并不断地在所有的平台上强调自己的标签,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取得定位成功。
然而标签越小更容易获得成功,把一个概念细分下去,找到自己的主标签,并赋予它含义,为它不断地做有质量的内容输出,慢慢从一个小标签的第一,再争取做到大标签的第一。
其实个人标签无论对创业者还是打工者都非常重要,因为它能更好的宣传自己,突出自己,创建个人品牌,让我们被影响并影响着他人一同成长进步,不断创造更多的价值。
总之,个人标签非常重要,正如古人所言:名不正,则言不顺。可以再加两句: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大,则事不大。
03如何打造一个能力桶,让别人无法复制?
年初的时候,我在社群上看到一位朋友分享他今年立下的两个flag,主要是提高阅读和亲子沟通两方面的技能。但最近看到书上说要学会聚焦,这让他很纠结,到底应该学习哪一项?
这几天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他决定了阅读这一项,因为阅读对他来说是比较有把握能做好的,而亲子沟通需要有心理学做基础,他没有任何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相信很多人也和他一样,在决定学习方向的时候,都会选择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这样立下的flag才可能会实现。
而事实上,秋叶在《高效学习7堂课》中提到:普通人是依据自身能力高低来思考,哪些目标是自己可以搞定的;牛人是依据工作要求判断自己需要努力到什么程度,才能搞定目标。
那么牛人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会在想修炼的领域上构建能力木桶模型,让自己能够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加速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个木桶由硬能力、软能力,还有软素质组成。
比如一位畅销书作家,首先他的中文表达能力和知道怎么写书是他的专业能力,即硬能力。然后他有良好的选题能力、擅长收集素材和懂得新媒体运营能力,这些是他的软能力。最后他还要很好的生活观察力和情绪体验能力,甚至是良好的身体条件,顽强的自我约束力,才能持续地高质量输出。
其实这就是菜鸟玩家和高手玩家的区别,我们就像菜鸟玩家一样,只在自己能力范围玩得不亦乐乎,无法挑战下一关;而高手玩家依据游戏规则,清楚知道自己哪里不足,哪里需要努力,通过不断升级打怪,最终通关成功。
我们在选定方向上要像高手玩家一样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最明智的。
在这个知识付费的年代,不能盲目焦虑,学习要有清晰的定位,给自己附上明确的标签和打造自己的能力桶,我们才能走出迷茫。我们学习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就是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出来,才能如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