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ruko
《call me by your name》是今年一月份上映的片子,中间有无数次想去看,可是由于很多原因,致使不得。终于在17年的年末,最后一个月里,聆听完这个美妙的故事。而它也变得异常有意义,它似乎见证了这一年,也像酒窖藏出了时间的厚度。
今天是17年的最后一天,铺天盖地的讯息袭来,所有人都在无比渴望逃离这一年。他们前所未有的郑重的告别,如同在告别一个时代。那个时代叫做九零后,叫做青春,叫做我们。
我想冥冥中是不是有所启示,要让我用《call me by your name》作为今年的告别词。
浩大的文艺复兴时期于十七世纪末终结。
最后一批九零后在一七年告别青春,长大成人。
而对于Elio来说,十七岁就如同他一个人的文艺复兴的结束。
时间真是奇妙的东西,充满了规律性,又穿插了太多巧合。
在一七年的年末,借由这部电影开始我们的告别仪式。
80年代,意大利。夏日,海水,衬衫短裤。钢琴曲,书籍,雕刻。桔子汁,少男少女。
这是一部十足夏日风味的片子,如果说起这类电影,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是枝裕和导演的《海街日记》。后者散发着日式电影独特的浪漫感,温情恬淡。它是开放式的,像迎面过来的海风,散漫又随和。其中不乏很多狭长的海岸镜头以及高山上的镜头,给人一种大开大合的洒脱感。
但前者的夏天是那种浓郁的,化不开的感觉。仿佛意大利的绘画一般压抑,极力控制,最终统统汇聚到一起。连同城镇里的街道镜头,池塘里的镜头,跳舞场上的镜头,都会让人感觉到明显的压抑感和克制力。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一般,所有的感情都被蜷缩、退却到狭小的空间中。不得不说这样的镜头处理和故事内容以及情感表达真是相得益彰,以一种无比统一的姿态,让我不禁想到浑然天成这四个字啊。
我喜欢喝茶,是因为它让我释然;我喜欢喝酒,是因为它让我沉醉。而《call me by your name》就是一瓶醇香浓郁的好酒。
在这么优秀的表现方式上,幸好故事本身也同样没让我失望。电影看上去是关于双男主的LGBT,但在我看来,就是属于Elio一个人的内心历程。它讲了一个少年的爱欲萌芽时期,他对欲望的追逐,对于身体和心灵的认知。并且小心翼翼,试图去揣摩"爱"这个模糊的边界。
所以同志主题这个属性,我觉得已经完全不重要,因为它不在讲述单一的情感倾向,而是更加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里面包含了成长中的迷茫,对未知的渴望,以及想要彻底了解人与人之间某种深刻的联系。真的如同一场个人的文艺复兴,里面有绘画,雕刻和诗歌;肉体,心灵和世界。
而且作为一个高度知识分子家庭,并且他们的思想教化是遗传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大胆又狂妄的文化。在充满了裸体的绘画和雕塑的艺术熏陶下,他们对同志是不排斥的,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接受。而且片中也出现了一对同志夫妇,他们正常的调侃和交流。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去界定它是否是一部同志电影。
回到Elio这个主角本身,如同影片最后镜头汇聚,定格在他的脸上。十七岁的少年嘴唇抽搐,流下泪来。那个表情是遗憾,是怅然若失,是举足无措,是所有不知名情绪的集合。那一刻,我突然特别心疼,是心疼他,也是心疼我自己。想到每个人都拥有过这样情窦初开的时光。
如果在人生中的这个阶段,有个人愿意用交互姓名的方式来联系彼此,赤裸相见那样诚实的依托,那简直太幸运,太值得高兴。但同样的,当时光逝去,故事结尾,我们失去对方,会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和悲伤。这就是Elio父亲说的人这一生的代价,不要忘记疼痛,也不要忘记过程中的快乐。
最妙的是,Elio和Oliver用交换姓名称呼彼此的方式来表达爱意,也是片名的由来。可是影片结尾,Elio悲伤又迷茫的盯着壁炉里的火光,流下眼泪。他心里在回味那段甜蜜又苦涩的时光,觉得特别不真实,梦幻般让人着迷吧。这时,母亲在身后叫他Elio,他自己的名字。他终于慢慢的回头,仿佛是艰难地跨越了那段时光,结束了一场征程,重新成长为Elio这个人。
那年夏天Elio十七岁,他遇到一个人,送别一个人,最后找到自己。这是他一个人的,文艺复兴的结束。
今天是一七年的最后一天,我借由《call me by your name》向一个时代告别,向曾经是少年的我们告别。